当前位置:日志 -> 课程反思
课程反思
上传:韩冰(其它年级.在职教师) 上传日期:2017年05月24日 状态:正常
一、结合课程相关内容及听课情况,填写以下“4+2”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活动表格,并结合听课感受进行详细论述。
教学环节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进入情境 | 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与作用下形成学习的心理准备,明确学习任务,产生探究的兴趣。 | 帮助学生构建情境,表明学习任务,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
自主学习 | 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指南完成学习任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甚至疑问;有一定的学习效率。 | 辅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有自己的思考。 |
合作交流 | 有理有据地发表见解或进行质疑;生生频繁互动、获取多边信息;大方自然地进行交流展示;积极参与。 | 根据学情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或小组或个人的学习;为学生答疑解惑,推动学生积极参与。 |
拓展提升 | 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更进一步认识,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对后续学习产生兴趣,并有自己的思考。 | 将本节课内容加以升华,在知情意上对学生有所启迪;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丰富的延展内容,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
二、详细论述“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教师如何通过助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就音乐学科来说,数字化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近距离欣赏音乐、亲自编创音乐并得到编创成果、个体间无障碍交流合作与共享的过程。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关于如何运用数字化环境辅助个性化教学,我有以下思考:
“进入情境”环节,学生在本环节首先需要教师辅助构建学习情境,那么作为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利用课前几分钟做好导入工作,音乐的播放可以较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情境、引发思考,继而明确学习任务,引发学习兴趣。在这一环节,数字化环境相比传统音乐教学,其优势在于可以结合背景图片来完善情境构建,另外数字化环境也可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学情的多版本音乐素材。
“自主学习”环节中,学生主要通过数字化的运用获得丰富的多边知识,作为教师,如何根据学情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做”的资源库,是最重要的。在这样一种自主探求、自主认知的过程中,学生“按需学习”,教师也在平行位置完成了助学者的身份任务。
“合作交流”环节,在数字化环境下,我个人认为“合作交流”环节更多地体现在学生个体间音乐体验的共享与表达中。教师在此环节中,应借助数字化环境为学生搭建共享平台并加以实时互动、借助数字化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成果交流平台并加以评议,引发学生更高地参与度,增加学生自信心。
“拓展提升”环节,其实在这里我个人认为如果前三个环节尤其是“合作交流”环节末尾已经将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力高度调动,这里会在课堂中产生实时的升华内容——是否符合预想升华内容或是否可以顺利辅助学生将所学所思升华为知情意,一是需要教师提前把握真是学情,二是在课堂中激动灵活,将学生的新感新知适时提升,帮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进一步认知并对后续学习产生兴趣。
那么在教师“创设学习环境”“组织调整教学”过程中,恰当运动数字化作环节衔接和交流平台,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与完善。教师的两个助学环节与上述学生学习环节是同时空进行的,因此我个人认为需要注意的是在备课时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学情从而提供有效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尽可能好地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理论、实践)并加以选择以更好地为个性化教学服务,是我目前认为较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