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听课研讨 -> 精中听课感悟
精英中学一日游学·感
上传:韩冰(其它年级.在职教师) 上传日期:2017年05月24日 状态:正常
早就对“精中”有所耳闻,但百闻不如一见。一日游与学,切身领略了其教学风采,切身领略到了“精英”教育的培养理念。
上午观摩了数学、语文、音乐、历史、集体备课(初一语文),下午观摩了地理、物理、集体备课(初二语文),对“精中”“6+1”课堂设计思路有了大致的认知。“6”即“导——课堂起点”、“思——自学深思”、“议——合作学习”“展——激情展示”“评——点评精讲”“检——检测反馈”,“1”即“练——迁移运用”。
由于其音乐课程不以“6+1”设计思路来进行,在此我仅对所听其它学科谈一点不够专业、不够深刻的体会。
“导——课堂起点”,这一环节时长为3分钟。包括“导入”和“导学”,重在唤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这与我校“进入情境”环节有异曲同工之处。学生在此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与作用下形成学习的心理准备,明确学习任务,产生探究的兴趣。
“思——自学深思”,这一环节时长为15分钟,主要为自学。教师为学生提供符合学情、能够激发学生探求兴趣并引起适当讨论的问题,学生基于此展开自学,并加以思考、提出疑问,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交流、解惑。
“议——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长为6分钟,主要为小组讨论。上一环节中的问题和疑问引发学生高度参与,进行有效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小组讨论过程采取“前后桌”一小组,在一组组的学生中,个人与集体的荣耀感时刻敦促个体进行思考、回答、再思考、交流,学生仿佛有说不完的想法、碰撞之中又会产生新的想法,几乎没有同学不进行参与,这对于未了解原因的我起初是有震撼的。具体按此不表,下文再议。
“展——激情展示”,这一环节为9分钟。同学依次回答上一环节的问题,提出疑问之处——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同学实时进行准确解答,未果的话留教师稍后解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嘴里喊得不再是“老师”“我知道”,而是“我展示”“我补充”,这就在理论和实际上完成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转换,教师在这里完全是一个辅助与组织者,甚至某些程度上课程是被学生推着向下进行的。这样一个教学模式,我个人之前尚未亲身见到,学生参与度之高、思维活跃度之高都是举目可睹的。
“评——点评精讲”,这一环节为9分钟。主要是教师针对上一环节中为得到解答的问题进行解惑,并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有些课程会进行课程内容的升华。
“检——检测反馈”,这一环节为3分钟,主要是随堂小检验。
“1”即“练——迁移运用”,当天课程内容会在自习时间进行及时检验,巩固所学知识。以语文为例,每份“限时练”为25分钟,据任课老师讲,其检测题量较大,但及时的巩固对于学习效果的提高非常有效。
就上述学习模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生高度的参与,课后我便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向一位教师请教——学生在初一年级前1—3个月会进行团队建设,具体为小组的组成、与任课教师的磨合、班主任的管理。每个小组4—6人不等,小组间实行积分制,上述“展示”这一环节,每个人参与度之所以高,是因为其展示过程便是为自己、为小组赢得积分,赢得荣誉的过程。个人所做的努力为自己带来荣誉的同时、也会为他人带来荣誉,这对该年龄段的个体来说是一种荣耀,满足了个体心理发展需要。小组里是这样,班集体间是这样,年级中A、B部间是这样,教师间也是这样。整个“精中”都充满了“团结奋进”的朝气、“舍我其谁”的霸气,这对我是有较深震撼的。
就音乐学科来说,一定有其值得借鉴之处,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与磨练。由于个人经验不足,待后续思考、完善。也希望老师、同学点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