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听课研讨 -> 精中听课感悟
精英中学精细管理下的高效“6+1”教学模式给我的启思 ——观摩精英中学有感 英语组
上传:刘海泉(其它年级.在职教师) 上传日期:2017年05月24日 状态:正常
今天上午在我校吴校长、何主任以及程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新晋的精英未来学校的教师对精英中学初中部进行了观摩学习。将尽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这次观摩学习中,我对精英中学的精细化管理及高效“6+1”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认知与了解。
精英中学的“6+1”教学模式是李金池校长主政精英中学后根据精英中学的现状,以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诱思探究学科教学理论为依据和支撑的一种课堂学习模式。所谓的高效“6+1”教学模式,即“导、思、议、展、评、检”和“练”。所谓的“导”指的是教师为了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而进行的情境导入;“思”指的是学生根据学习提纲的自我研读反思;“议”指的是学生小组的讨论学习;“展”指的是学生的疑惑展示与教师的预设展示;“评”指的是教师的精讲、精评;“检”指的是学生的反刍内化与课堂检测。“练”指的是专门学科的限时练(自习课上限制时间完成相应的练习),通过上午五节课和下午一节课的听课以及参与上午的“一研”和下午精中骨干教师给我们做的“6+1”教学模式的说明,我们认识到这一模式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操作,适用广泛,朴实无华,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充分调动、激活、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创新性,和我校的“4+2”教学模式有很大的相通之处。通过听课学习,我发现,在“6+1”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授课时间没有超过12分钟(导,3分钟;思,15分钟;议,6分钟;展,9分钟;评,9分钟;检,3分钟;练,自习课上限制的相应分钟),学生完全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的仅仅是“导演”的功能,真正地实现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依靠学生,为了学生,发展学生”的教育教学目标,真正实现了“学习高效,快速提升成绩”的目的。那么,精细化管理又体现在哪里呢?
我最先看到“精细化管理”这几个字是从教学楼正面的大字标语看到的,我看在眼里,心里却不知为何物,什么意思。吴校长要求我们大家要利用听课的间隙仔细观察精中师生的每一个细节,并用心自己去感悟。我就按照吴校长的指示在听课过程中以及其他时间留心去观察我身边所见到的有关精中的一切人和物,并且通过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对“精细化管理”有了如下的体会:
首先,“精细化管理”是对教师教育教学上的严格的、细节上的管理。初二年级的骨干教师张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精中教师的“三备两研”备课制度,“三备”指的是教师的集体备课要经历“个人初备、集体研备和个人复备”三道关卡,“两研”指的是“上午一节课的一研和下午一节课的二研”教师需要精心打造好每一节课。我们英语组一行五人亲身体验了初一B部的“一研”,初一B部全体英语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每人按照自己初备的草稿与其他人相互交流探讨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导学提纲、教学课件及限时练的编排,最后,教研组长结合大家的建议及教学实际的需要,制订统一的教学目标、导学提纲、教学课件及相应的限时练。我们从初二年级张老师处获悉,每位老师必须亲自手写8页的初备手稿,导学提纲、教学课件及限时练习题等内容必须参与教辅资料与上网下载完成,每位老师每天的工作时间平均16到17个小时,各年级各学科的教研组长对组内教师的初备手稿和导学提纲进行全面检查并定期向年级主任和教务主任汇报与反馈,以此作为对每位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依据之一。教务处主任、年级主任及教研组长的听课也是常态化,这对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也是一个很大的鞭策。此外,我还观察到,教务处主任与各年级的教育干事在上课及课间对每个班级的上课学习情况及课间学生表现进行不断的检查,对学生细致入微的管理可见一斑。
其次,“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对学生学习及生活上的细致的人性化管理。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相应的班级管理职责,有的负责擦黑板,有的负责给班上提供开水,有的负责自习课的管理,有的人负责午读,有的负责课前准备活动的组织,有的负责课下评价的统计,有的负责厕所卫生及纪律的维护等等。所有学生都是按部就班的做一件事,那就是学习。我们在下午听课时发现,有的学生独自站在或坐在班级的后面,经向这些学生询问,才知道这是对他们违反学校纪律所做的惩戒。对学生精细化的管理还可以从每个班级自身张贴的海报、墙报、班级规范、班级荣誉墙中看到,所有的这些都使的班级的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严谨化,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精细化管理”。
还有两个小插曲,我认为也是与精中的“精细化管理”有关的,一个是今天早上我们一行人到达精中门口的时候,我和巩老师必须在登记簿上备案,另外一个就是我的电脑出了毛病在精中计算机室修理,当晚上告诉我修好了可以去取时,我却进不去教学楼,直到联系了保卫处的主任给门卫打通电话我才把我的电脑带回家。这两个小插曲,我觉得从安保方面体现了精中的“精细化管理”,唯有这样,家长才能放心地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精中来学习。
通过近一天的观摩学习,正是有了上述的认识,我觉得“精细化管理”为“6+1”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所以我才写下了一开头的题目。理解的不足或不正确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与新晋的老师批评指正。
刘海泉
2017-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