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 -> 反思日志

《信息技术与深层次课程整合理论》第一章日志

上传:郝卫华(其它年级.2020级)      上传日期:2020年08月20日      学生评价:0星      状态:正常

  何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前认为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手段,然而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那么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弄清楚以下三个问题: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意义)不清楚不清楚为什么整合?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不了解不了解什么是整合?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途径不掌握不知道如何进行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科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义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革——由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简单来说,就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这三个属性是逐步递进的关系,最终实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要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地位的“主导一体相结合”教学结构。只有从这三个基本属性,特别是从变革传统教学结构这一属性去理解“整合”的内涵,才能真正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呢?运用先进教育理论来“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这里特别强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紧紧围绕“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和落脚点在于变革传统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结构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主导(教师)——主体(学生)相结合”,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出来。(3)运用“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整合”课的教学设计
主导(教师)——主体(学生)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教学设计。目前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两大类,因此要二者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教学并重”,从而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4)努力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结构变革的实现,有赖于信息化教学环境,营造这种教学环境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的构建,更需要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作用就是为学习者提供必不可少的能够主持认知、探究的工具与环境。

  • 其它年级.2020级:吴晓凡  评价:0星    2020-08-20 20:36:4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现代化教学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如何正确“整合”仍需要不停的探索。

  • 其它年级.2020级:赵亚丽  评价:0星    2020-08-20 16:36:1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