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反思随笔 -> 英语学科
11月教学反思2
上传:张瑶(六年级.英语组) 上传日期:2019年11月29日 状态:正常
组内研讨课教学反思
(一) 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话题是运用情态动词谈论自己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能力。整个单元的内容围绕情态动词can展开。第一课时通过活动名称与图中人物的配对,引出本部分中关于各种活动的重点词汇和句型“Can you …?”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以及句型“I want to join … ”重难点在运用情态动词can询问和谈论能力。
教学设计:1. 引入:通过各种图片引入重点句型“I can…”以及重点单词词组。通过可以做的事,进而引入到本单元的主题,你想加入哪个俱乐部,带学生熟悉“I want to join …club.”的句型。设置目的,已知到未知知识,降低难度,让孩子进入英文情境,利于后续课堂内容的进行。
2. 定向自学:让学生听录音完成课本上听力的内容。设置目的,提高听力能力,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并通过听对话,熟悉感知重点句型。
3. 合作研学:
1) 小组练习重点句型对话。先通过设定的重点句型进行练习,难度较低,方便开口,容易学习。本环节主要练习重点句型的单三形式。
2) 调查同组同学可以做什么,想要加入哪个社团。给出情境,让同学们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获取必要信息。
3) 阅读2d 并根据2d进行改编。全开放型,请同学们围绕想加入哪个俱乐部自己设置情境编对话,发散思维,将所有已学知识和新学的进行练习组织,综合运用
4. 展示激学:一研一展。 5. 学案上的反馈固学。
(二) 教学设计反思:
1. 首先孩子们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不足,因此最后的创编对话环节孩子们思路打不开,没有达到预定效果。应该降低难度,等学生基础更牢固,再进行全开放式创编。可行的改进方式,可以将2d的改编变成挖空的半开放形式。然后和研学的任务2--采访任务进行调换。在有限范围内逐步升级。
2. 整体设计不够有个体针对性,还是齐步走的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发挥的空间较少。数字化技术应用较少,没有融入到课程内。
3. 改进措施:
1) 可行的改进方式,可以将2d的改编变成挖空的半开放形式。然后和研学的任务2--采访任务进行调换。在有限范围内逐步升级。
2) 参考未来小学的教学模式,设计分层次的自学任务,研学任务。将各个任务做成PPT,让学生在定向自学阶段根据自己的能力程度进行自学。自学完成后直接进行研学练习和精讲领学。
(三) 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中,上课的语速和节奏还是需要再紧凑,再加快,多留出时间来给孩子们做练习。上课让学生展示和练习的环节设置的不够高效,展示不够充足。
改进措施:1. 指令要简洁。2. 环节衔接要紧凑
3. 展示环节设置至少一个重点句型的问答形式,可以以排为单位多叫几组。增加输出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