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反思随笔 -> 音体美信

《公式的使用》教学反思

上传:李娜(信息处)      上传日期:2021年03月22日      状态:正常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Excel 2010 公式的基本概念,及Excel 2010公式有关的规则:①公式输入必须以等号或加号开头;②用“*”号表示乘,用“/“表示除,用“^”表示乘方;③公式中没有大小括号之分,一律使用圆括号,圆括号可以有多层。④公式计算规则遵循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括号优先。⑤公式中可以输入数值、运算符号、函数、单元格地址。⑥公式输入完毕按回车键,或按编辑栏中的确认按钮,在输入公式的单元格中显示计算结果。

整堂课中,我认为有如下亮点:

一是谈话引入,运用+-×÷符号让学生感觉Excel原来是可以进行计算的,直奔主题不牵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我直接以excel中公式的概念及组成结构入手,让学生通过对在数学中遇到的公式进行比较,明确任务和目的,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二是课中讲解恰当、精当不含糊。有人说“教是为了不教”,对于操作性、实践性强的信息技术学科而言,精当的讲解显得更为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方法技巧后才有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教师紧紧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利用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总结教师操作方法步骤,实现了对公式的格式、含义、创建的重点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精当的讲解中第一时间内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要点,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

三是任务驱动难易适中,符合认知规律。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能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掌握、巩固操作技巧并内化为能力,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任务从易到难,从简单加、减、乘除运算入手,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后进行内容深化与拓展,不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而且适合学生的学习“口味”,从中也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观点。

不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整堂课没有设计小组竞争环节,让课堂气氛比较压抑;第二,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中,有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突出:Excel中的编辑栏没有讲解透彻,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编辑栏在Excel中的重要性,Excel可以通过编辑栏查看任意一个单元格的具体内容,这个知识点没有通过课堂具体展示。

因此,我学生自己通过回忆结合自己的操作向大家总结使用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学生自己总结,比教师总结要更加深刻,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努力,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关注每一个教学环节尽可能把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设想齐全,课堂中把握好整个教学过程,努力使自己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