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听课记录 -> 物理学科
《升华和凝华》听课记录与体会
上传:吴晓凡(其它年级.2020级) 上传日期:2020年08月17日 状态:正常
听课记录:
一、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分析视频中出现的物态变化,引入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变化关系。
二、新课教学
1、活动一:碘的升华和凝华
加热碘锤观察现象 固态→气态,升华,吸热
停止加热观察现象 气态→固态,凝华,放热
实验分为热水加热和酒精灯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有的组发现容器内出现液态碘,有的组没有,思考原因。
2、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学生总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3、解释课程开始时视频中的现象
4、活动二:霜和露形成条件的差异
向两个装有冰块的易拉罐其中一个加入盐,观察易拉罐外表面现象。
5、活动三:雾凇的形成
利用樟脑丸粉模拟雾凇的形成过程,体会其中的物态变化。
三、交流总结
学生交流在这节课中的收获。
听课体会:
整节课设计连贯,从干冰视频出发,复习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等相关概念,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安排了三个学生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霜和露的形成条件差别实验、模拟雾凇形成实验,霜、露、雾凇既能体现教学内容,同时与生活联系紧密。新课教学采用实验探究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在科学探究中渗透比较法的应用思想,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能力,从现象到规律到应用,体现了物理学科的逻辑思维,同时实验设计非常新颖,比如霜和露的形成条件差别实验中,加盐一方面可以控制冰融化的温度,让空气中的水蒸气产生凝华或液化两种情况,同时与生活中往冰雪路面撒盐相联系,设计非常巧妙。加热碘锤时,有酒精灯加热和热水加热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实验现象有所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也是一个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课堂氛围融洽,学生积极性很高,小组合作也非常顺利,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到正确的结论,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