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听课记录 -> 物理学科

《光的色散》观课笔记与反馈

上传:郝卫华(其它年级.2020级)      上传日期:2020年08月20日      状态:正常

《光的色散》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2)知道光的混合,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

(3)知道透明物体只透过相同颜色的光,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相同颜色的光。

在课程导入环节中,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个智能机器,它就是“颜色分拣机器人”,这里有红绿蓝三种模块,让学生随机选择一种模块,进行分拣展示,老师在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下开始了与本节课相关的色光和颜色的基本知识讲解。

接下来,秉着实验室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老师让每个小组利用桌上的这套自制器材,打开手电筒,让白光对准狭缝,缓慢转动手电筒,调整合适的角度,合适的距离,观察现象并记录,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一结论。

接下来是老师展示的环节,老师在黑色背景的幻灯片中,依次画上红、绿、蓝三个圆,通过投影仪和平面镜投射在白纸上,调节平面镜的角度,进行两种或三种色光的混合。强度相同的色光组合,引起的视觉可以用下面公式表示:红绿=黄,红+蓝=紫,蓝+绿=靛,红+绿+蓝=白。然后老师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手电筒发出的色光进行混合,改变不同色光的强度可以获得不同色光,即改变不同色光的比例,可以获得各种色光。然后利用自制的水雾旋转效果的光混合演示仪,展示舞台色光渲染效果。最后在老师的实验结束后得出光的三基色混合道理和大多数声音一样也是由多频率组成的结论。这一事实再次证明了自然界中事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观点。

最后老师利用信息化平台,在线检测,统计掌握情况,使学生对光的色散的认识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