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听课记录 -> 生物学科
《两栖类和爬行类》听课记录与反思
上传:谷荟鑫(其它年级.2020级) 上传日期:2020年08月14日 状态:正常
听 课 记 录
授课教师 | 郭克尼 | 课程名称 | 两栖类和爬行类 | 授课学校 | 石河子第11中学 |
听课教师 | 谷荟鑫 | 授课时间 | 2019-04-30 | 课型 | 新课讲授 |
评 价 内 容 | 评 价 等 级 |
优秀 | 良好 | 一般 | 较差 |
讲课内容充实,课堂重难点突出,对课程内容娴熟,运用自如。 | √ | | | |
讲课重点、难点突出,条理清晰,对相关知识阐述清楚,分析论证充分。 | √ | | | |
注重启发 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 √ | | | |
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效果突出。 | √ | | | |
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语音、语调准确,语言质量高。 | √ | | | |
能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积极有效地利用教学辅助手段。 | √ | | | |
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教态端正大方,亲切自然,仪表端庄,衣着整洁。 | √ | | | |
积极灵活地运用“五环导学”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 √ | | | |
听课后总体评价(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 | 优秀 |
授课方式 | □知识灌输为主 □学生表现为主 ☑互动交流为主 □其他_____________ |
讲 课 内 容 | 一.复习导入,图片激疑 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动物的特征。郭老师首先通过提问:“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却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引出两栖、爬行动物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够很好的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1. 以问题为引,教学生学会区别蝌蚪和青蛙 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之后经过小组讨论交流,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蝌蚪和青蛙的外部形态? (2)蝌蚪和青蛙的呼吸器官? (3)他们各自的运动方式? (4)青蛙身体的颜色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5)当你把青蛙握在手中有什么感觉? (6)两栖动物的还有哪些? 这个过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出示的资料不断纠正学生对青蛙和蝌蚪的结构特征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资料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 2. 两栖动物的特征学习 通过以上6个问题,让学生尝试归纳出两栖动物的特征。学生们总结得出:“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也辅助呼吸。郭老师利用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与学生一起归纳得出两栖动物的特征,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们展示讨论结果,老师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们初步掌握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点,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总结概括能力。 3. 探究其与人类的关系 首先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各抒己见,都提出了: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赖以生存的环境。这个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两栖动物有对人有利的一面,并形成了强烈的环保的意识。 4. 反馈固学(10分钟) 最后老师结合板书,请各位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小结知识点并对本节课中难点进行了梳理和巩固学习。 三.习题巩固 学生自主完成郭老师布置的习题,巩固课上所学知识点。通过习题练习发现学生知识点掌握还不错,答题正确率较高。 |
板书记录 | 板书设计: 第五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 一、两栖类动物 1.观察青蛙: (1)体色:保护色 (2)体表:皮肤裸露,能辅助呼吸 (3)四肢:前肢短小,后肢发达 2.主要特征 |
反思 心得 | 本节课首先从青蛙和蝌蚪的关系入手,通过介绍青蛙的生活史,总结两栖动物的概念,使学生对两栖动物有初步的认知。接着通过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对青蛙的形态特征与其相对应的功能进行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青蛙的身体结构与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最后通过小结、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不足之处是设计自学问题时应注意分层次,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取长补短,致力于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
听课人: 谷荟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