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听课记录 -> 生物学科

《食品安全》听课记录与反思

上传:谷荟鑫(其它年级.2020级)      上传日期:2020年08月19日      状态:正常

一、教学背景

袁小娟老师本节讲授的《食品安全》是河北少儿出版社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的第四节,本节内容与当今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重点是让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增强辨别能力。 

通过提问发现学生对有害食品有一些了解,但缺乏鉴定食品安全的知识,食品安全和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本身有比较强烈的学习意愿,而且安排的实验简单易行,因此这一节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举例说出几种鉴别食品是否安全的方法。 

技能性目标:尝试利用PH试纸测定液体食品是否腐败变质。 

情感性目标:关注食品安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袁老师根据视频提问学生:“怎样鉴别食品是否安全合格呢?学生们经过小组讨论回答:如:1、看标签是否规范 2、察看食品的颜色 3、闻食品是否有异味 4、摸一摸食品的软硬等,袁老师通过视频引入本节课程,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实验的兴趣。

、活动探究 

首先,袁老师出示新鲜的粥、牛奶、豆浆和已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的粥、牛奶、豆浆。(已变质)请学生设计方案说出鉴别的方法最后教师予以评价并归纳,闻味法、观色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鉴别方法,为了让让学生体验实验法的科学性袁老师鼓励学生们本节课尝试用实验法进行科学的鉴定。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并讲解用PH试纸鉴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此外,袁老师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目前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可激发学生学习鉴别食品是否安全的兴趣。

其次,举例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食品安全问题提示学生可以从食品的购买,清洗、加工、食用和保存等方面进行讨论和总结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补充、归纳并提醒大家平时要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并提问:买有包装的食品时,应怎样判断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呢?教师组织讨论,及时评价,对提出好的方法的同学给予鼓励。袁老师提醒大家购买食品时,尽量不要购买街头小商小贩的食品,以防上当受骗。

最后,袁老师与学生们归纳补充后归纳: 

食品安全问题,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六种情况:1.由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问题

2.农药、兽药、有毒化学物品和激素等有害物质引起的食品污染问题

3.含有有毒成分的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4.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 

5.假冒伪劣食品问题 

6.新型食品中的安全问题  

 通过归纳总结呼吁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增强辨别能力。 

、巩固练习 

老师PPT出示随堂练习题,学生们认真做练题并说出答案。通过练习题检验了学生们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反思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袁老师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目前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鉴别食品安全的兴趣。此外,袁老师通过让学生们动手实验,亲身体验如何鉴别食品是否安全,在此过程,袁老师不断地巡视、引导学生很好的完成了实验,并讲解用PH试纸鉴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了实验法的科学性。最后,袁老与学生们一起归纳总结了本节重难点,做到了重难点突出,建议袁老师可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适当补充一些关于转基因食品、强化食品、保健食品的一些正反事例,让学生感知新型食品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相信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