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听课记录 -> 道德与法治

《法不可违》听课心得与反思

上传:李茹(其它年级.2020级)      上传日期:2020年08月07日      状态:正常

科目

道德与法治

授课教师

蔡燕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年级

初一

听课时间

2020.8.7

级别

部级优课

课题

法不可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的类别。

能力目标:能够形成明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提高自律能力,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违法无小事

从学情现状看,八年级学生对违法的具体行为并不是很明确,对于日常生活总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并不重视,因此需要通

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违法无小事。

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从课标要求看,课标要求学生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教学过程

导入 慧眼识“法”——大联想,图中的物品与法有什么联系?

借助“圆规”“指南针”“手铐”帮助学生联想其与法律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是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

环节一、法的作用 王律师微博——新闻事件

学生看王律师微博中的新闻进行小组合作与讨论,通过热点新闻事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看、听、讲、思、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氛围,并且通过对法律条文的分析,延伸至理解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的行为发挥着指引与评价作用,得出“不违法使人们行为的底线”的结论。

环节二、违法无小事 王律师微博——小勤的求助信

学生阅读小勤的求助信,并思考“情与法的冲突”,替王律师写封回信。通过书本案例的运用,帮助学生认识到当情与法的冲突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引导学生要成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

环节三、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王律师微博——视频《盘点身边的违法行为》

学生观看视频,举例:闯红灯、打架、散布网络谣言等 学生完成扫雷游戏,判断该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还是民事违法行为。通过聚焦学生身边常见的一把违法行为,重点讨论其危害性,从而明确这些行为不是小事,我们要引起警惕。

课堂总结通过学生宣誓活动,进行情感升华。

    板书设计:

       一、法的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

 

                    二、违法无小事      违法行为的含义

     法不可违                                

                                                       违法行为种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

     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三、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听课心得与反思

(1)教学思路清晰,整节课围绕法不可违,采用“问题导学,主题情景” 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探究法、谈话法等,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的任务。落实了教学重点:违法无小事。蔡老师不是进行说教,而是通过创设主题情景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落实,给学生学习权利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

(2)该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平易近人,充满年轻人的气息和活力,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

(3)精选材料,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本节课教学难点是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该教师引导学生对三个违法行为具体情境进行深入探究,在对比中分析三种行为的不同表现,危害程度及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这样就可以突破难点,落实教学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