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听课记录 -> 道德与法治

《法不可违》听课记录与反思

上传:袁英舒(其它年级.2020级)      上传日期:2020年08月14日      状态:正常

法不可违听课记录与反思

授课教师:蔡燕

课程名称:初中道德与法治

级别:部优

听课时间:2020年8月13日星期四

授课题目: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框 法不可违

听课人:袁英舒

听课记录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让同学们根据图片中的物品,联想与法的联系。

找同学一一回答自己看到的物品,以及说出与法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法不可违。

二、讲授新课

(一)环节一:法的作用

1.展示王律师微博上的一个新闻事件,某大学生看到《英雄烈士保护法》开始实施后,试图挑衅法律权威,在微博上发布侮辱英雄烈士的言论,并称“不会被抓”,最后受到严惩。小组合作讨论回答问题:他会被抓吗?为什么?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老师总结。

2.老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出题,让同学连线,分析什么是可以做的合法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违法的。

最后老师总结指出本节课第一个知识点法律的作用和特点: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民行为的底线。

(二)环节二:违法无小事

1. 展示王律师微博的上的一封求助信:一名初中学生,因为家庭困难想通过捡废品减轻家庭负担,于是,一天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夹子,结果被工地保安发现后,送到了派出所,我违法了吗?找同学回答他违法了吗?为什么?老师总结。

2. 根据所学知识以及48页相关知识,各个小组对47页三个镜头进行深入讨论,并填写图中表格:违法行为名称,违反的法律,法律后果,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回答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联系和区别。找小组代表和同学回答。老师总结得出本节课第二个知识点: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3. 组织活动,老师说出一些行为,找小组代表举牌,如果是民事违法举黄牌,行政违法举红牌,刑事违法举黑牌。看哪一组得分高。老师总结违法行为的三个种类。

(三)环节三: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放一段视频,让同学们指出视频中的违法行为。

2.扫雷游戏:任选一个雷区,判断该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还是民事违法行为,说出理由以及需要承担的后果。找同学回答。老师总结本节课的第三个知识点,身边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3.同学们讨论如何做到远离身边的违法行为,给出同学们身边会出现的一些违法现象,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三、总结

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重点。

听习近平主席关于法律的观点。

班干部带大家宣誓。

听课反思

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提出开放性问题,找出图片中物品与法联系,发散同学思维,引起同学们好奇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导入值得我学习。

2. 在讲课过程中设置了三个环节,学习本节课三个重点知识:一是法的作用和特点,二是违法行为的含义、种类及承担的后果,三是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能分辨是非,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守法。这三个环节仅仅相扣,设置合理,完成了三维目标,学习法的知识,掌握运用法的能力,拥有法治观念。

同时三个环节当中的活动也是分为三步,第一步通过案例提出问题,第二步通过同学回答、讨论问题得出答案,老师总结知识点,第三步,老师通过习题、游戏等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设置合理,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同时能充分集中学生注意力,值得我学习教学设计。

3. 课堂当中老师的案例很新颖,有图片、有视频,结合实际,很有现实意义。

4. 老师的采用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同学注意力,学生作答、小组讨论、游戏、小组竞赛、宣誓等,课堂氛围活跃。

5. 老师讲课语言流畅、亲和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