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听课记录 -> 道德与法治
新授课《自由平等的真谛》
上传:牛玉琳(六年级.文综组) 上传日期:2020年08月20日 状态:正常
《自由平等的真谛》听课记录及反思
《自由平等的真谛》是海南省儋州市松涛中学吴圣绿老师的一节新授课。《自由平等的真谛》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宪法精神是贯穿八年级下册的红线,是统率全篇的灵魂,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是整册书的逻辑升华,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脚点。通过讲授法治的价值追求,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的意识。基于前三单元知识的学习,首先引领学生认知自由平等的真谛,提出自由,平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其次,引领学生基于宪法视角从内心深处体会社会主义法治,尊重自由平等;最后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践行法治精神,树立尊尊重自由平等的理念。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认同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能力目标是初步形成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提升辩证思维能力。知识目标是知道自由与平等的含义及知道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和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表现。教学重点是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及明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学难点是明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情感体验法、讨论法。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如下:
导入:引用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词:“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康有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引出:你对自由平等有哪些新的认识?
板块一:无法治不自由
展示图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图片,思考表达的情感?渴望自由,向
往自由。
设问:(1)你渴望的自由是什么?(2)自由对个人和社会有何作用(意义)
小结:1、人们对自由的各种向往2、自由的意义。
活动一:校园寻规则
思考:(1)你认为我们的校园活动中哪些规则限制了你的自由?(2)如果没有这些规则会有哪些后果?小结:3.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活动二:探究自由
学生朗读P91“风筝的自由”寓言故事,思考:(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2)风筝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小结:4、自由的含义和表现
活动三:共同关注
播放视频:“紫菜是废旧塑料做成的”,思考(1)视频播出后,可能会造成哪些影响?(2)这位制造谣言的网民,将会承担什么后果?学生交流回答。
小结:5、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过渡:自由是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所以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板块二:法眼看平等
活动四:探究自由
展示P93两幅图片,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
小结:1、平等的含义:
活动五:以案说法
展示图片“逃兵求职”和反腐倡廉中“打虎行动”,思考:分别说明了什么?
小结:3、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结束语:自由与平等是两大人类文明之光,我们希望自由与平等的光芒照耀在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角落;但它一定需要法治精神保驾护航。因为法治,每一个人的自由权利都会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因为法治,社会弱者也能分享公共资源、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因为法治,才让自由和平等成为可能。我们要理解自由与法治的关系,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课堂作业:欣赏歌曲《像梦一样自由》,并让学生谈你打算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如何践行平等。
本节课逻辑清晰,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活动设计合理,贴近学生实际,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能力。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引导,调动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积极讨论(突出重点),小组配合默契。教学效果非常好。充分落实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活跃,老师适时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