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学评一体化 -> 学习日志

信息技术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心得

上传:成玺(?)      上传日期:2023年02月03日      状态:正常

    信息技术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心得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高中新课标对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定义是:培养学生具有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能力和品格。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高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途径。

一、深入研究教材,精心准备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几乎涉及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关注。然而,信息技术毕竟是一门新兴学科,其知识与理论都比较抽象,教师仅仅依靠口头讲解的方式,难以将其阐述清楚,也无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基本上都是Microsoft和Adobe软件使用的说明书,而且内容都比较落后,永远跟不上变化。这就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努力研究教材内容,需要经常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必要时还要对教材形式有一定的创新,精心准备教学方案,而且要设计灵活巧妙的教学方法,让抽象难懂的计算机知识变得生动易懂,促使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

二、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同,其学习效果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同,并且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氛围之中产生相对应的思想情感,并且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因此,当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时,就应该依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来为学生创设课堂教学的情景,从而对学生展开信息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

三、利用问题导入,拓展学生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教师通过问题导入新课,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思维的飞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问题是构建创设意识的桥梁。”可见,问题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的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那么面临的就是淘汰。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采用问题导入式教学法,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虽然信息技术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带着探究精神参与学习活动,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这样会让学生主动发现很多原来所不知道的知识。

四、合理设计任务,提高学生能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实施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鞏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那么,究竟应怎样设计合理有效的学习任务,才能让学生更为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呢?

首先,要合理安排任务的数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顺利完成,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其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激励性评价,指导学生进行修改;最后,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完成学习任务。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最本质的还是要抓住本学科的特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关键的任务是培育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明确了这些目标、抓住了信息技术学科特征,就能够寻找到传统教学与核心素养之间的衔接点,而一旦找到这个衔接点,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将得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