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9/10班期中成绩复盘
第一套试卷以课本典型题目为切入口,重基础图形,基本遵循考什么练什么的原则,重视数学基本方法的运用,只有26题是考察数形结合,难度较大。通过试卷21题计算题以及23题有理数的实际应用可以看出两个班相较于之前的考试,整体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考前我们为学生整理了第一章节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晰明了看到知识点及考点,学生比较认可这种复习方式。25题考察第二章节,学生对于书写几何语言现在处于能动笔写但逻辑混乱,不会分析题干,不能准确找到条件之间的关联,还没有建立完整的数形结合思想,所以很多同学26题、20题丢分很大。
第一次期中考试,B2均分83.97,整体成绩有了进步的趋势,排名7,班级及格率达到了80%,但,高分段均分106.73,低分段58.64,表现出尖子生少,尾巴大的现状。B3均分85.79,排名8,高分段109.09,低分段58.92,表现出班级内部分差较大,尾巴生较多的现状。
第二套试卷命题灵活、科学,考察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立足于课本又走出课本,让学生有一种每个题都会写一点又不能写完整的感觉,试题信度、区分度都比较强。
第二次加强测,B2均分79.06,整体稳定,排名8,高分段依旧很低103.1,高分段倒数第三,低分段46.7,倒数第四,及格率66.7。B3退步很大,考前复习状态很差,均分、低分段排名都是倒数第一,高分段也是中下,整体下滑,及格率61.54。数学单科后10里,有5个在B2B3。
通过试卷讲评和培优补差,发现学生的丢分点主要在于:
1. 考试中中上游心态差,粗心大意,审题不清,看不懂题。
2. 典型题目学生不会进行整理,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考试一遍遍错。
3. 对于没有见过的类型题目,学生有很强的畏难心理,慌张、粗心,不能很好的结合数轴或者图形分析问题。
4. 过程性丢分,抓不住关键得分点,语言表达不规范。
5. 学困生对于课本基本概念、基本性质掌握都很差,B3的学困生还出现了很多计算题都空着不写的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对于不同班级,我分别采取了一下措施:
1. B2班课堂气氛比较闷,能和老师达到同频共振的学生比较少,班级后进生多,有3个近乎没有学习基础,2个不适应学校生活。所以,我在该班采用激情幽默式教学,课堂在教师的调控下时不时活跃气氛,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成为班级的小老师,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注重培优,课间注重补弱;
2. B3课堂活跃,学生成绩起伏强烈,考前学习状态很差,自习课没有老师上不成课。课堂有一批积极分子总是想当班级小老师,这就导致很多后进生课堂上不敢、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问题,班级分差越来越大,积极分子也有一些居高自傲,不能踏实肯干,拿不到高分。所以低气压式课堂更实用。课堂注重给学生留白,要求学生30秒以上思考后作答,在课堂上反复多次强调过程书写的要求,重视课堂笔记的检查,经常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端正态度、静心定神、多记多思。
在本次分析中,我还发现自己教学中的漏洞;
1. 对于后进生关注太少,两个班低分段排名都靠后,所以课下多补弱,查好课堂笔记,抓好后进生的基础。
2. 典型题目学会不会整理,讲完以后学生大部分没有时间重新去看,所以讲完后多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多进行题型方法技巧的总结,让学生对于同一类型吸收更加全面。
3. 教给学生如何读题、分析题,例如圈关键词、数形结合学会画图、双色笔等,课上多给学生讲题的机会,课下多找学生提问易错题。
4. 规范板书设计,简洁并突出重难点。现在初一小朋友需要教师一点点引导、一步步教,不会记笔记,课堂的知识点教师得明确告知写在哪、怎么写,下一步抓好笔记本、错题本。
5. 多听课,不断改进自己的授课形式,让数学课也变得简单有趣。
2023.11.12 曹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