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习心得 -> “扩优提质‘十一条’”学习体会
学习双“十一条”心得体会
上传:张婷(七年级.理综组) 上传日期:2024年04月08日 状态:正常
学习教学教研扩优提质双“十一条”有感
最近通过学习吴校长的双“十一条”有些许感触,列举其中几条感想如下:
第三条,用好课堂上的关键时间:要关注上课5分钟至15(20)分钟这个黄金学习期,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讲重点、难点。课前的复习、导入时间不能过长,不能在学生疲劳时才讲新课;要关注课堂提问的2个黄金等待期:即提出问题后要留足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不急忙让学生坐下,看有否补充。
将本条用于日常上课中有显著成效,作为班主任,有时无意间就是上课前一顿输出,解决班级一些问题,然后开始上课,学生们由于刚挨过骂情绪不是很高,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习了其中第三条以后我应该加以改正,不浪费黄金时间。
第四条,关注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问题断断续续时(卡壳),教师不要打断,其它学生不要插嘴发言;若学生实在不会,让别的学生发言后,一定要让站着不会的这个学生把答案重复一遍(提供适当的提示或线索);若学生回答完整,教师对该生还要有追问、追思、追联、生新疑的后续问题设计。
作为老师,我们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耐心,不能因为急于求成慌张结束,让本身优秀的学生没有什么提升,成绩落后的学生更是一点成就感都没有,所以接下来在教学中应灵活使用第四条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第七条,让学生完整经历解决问题链条的学习:首先让学生独立阅读试题材料,接着再读圈出关键信息,再让学生用自己语言组合复述相关信息,并抽象地建模成相关问题,最后再让学生提出解题思路、方法,让学生完整经历解决问题链条的学习。不能出现“能听懂、遇题就是不会做"现象。
作为物理这一学科,我们好多时候能记住公式,也明白其中的原理,但是面对题目时,尤其题干相对较长的题目,往往学生们会读到后边忘记前边,那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这种学习习惯,边读边圈出关键信息并写到卷子空白位置以及相应的公式,已知量,未知量,这样题目就会很清晰的呈现,另外再补充一道练习题加以巩固效果就会更佳。
第十条,正确处理好作业:要让学生先复习再做作业,做作业不准翻书。作业要限时,要让学生养成不检查不上交作业的习惯,针对作业错误的,采取全力精准训练法;建议学生应该先做不擅长学科的作业,再做喜欢的学科作业;不能用考试做题顺序套在平时做作业顺序中,对不会内容可以投入更多时间;让学困生做有一定挑战性思维题,打破习得性无助心态,思维提升反而利于后续学习和成绩的提升。
我在处理学困生时往往让他们先做自己擅长的科目,这样往往到最后就没有时间给到其他相对较难的科目,导致不会的越来越多,最终都无法解决,接下来应该多采用上述第十条针对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