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思路要清晰 -> 写作实践 -> 《 二三事》

范例:“小夫子”二三事

上传:郭素英(?)      上传日期:2024年12月12日      状态:正常

"小夫子"二三事

 "贤弟在屋否?"(一句文言文风格的问句映衬了标题的"小夫子"。)随着话音,走进来一个人。不用回头,听这声音我就敢断定:我哥哥来了。说起我哥哥,一个挺英俊的小伙子,高高的个子,清瘦的脸上挂着一副眼镜,俨然一副读书人的模样。虽说他已经上了高中,性格却还像个小孩子,整天乐呵呵的。可他给人的印象,却是一个字——酸。为啥?因为哥哥平时熟读古文,总咬文嚼字,满口"之乎者也"的,让人听了直打寒战。后来我就干脆改称他为"小夫子",而哥哥竟欣然接受了。(说明哥哥"小夫子"这个外号的由来。)

      哥哥对古文的喜爱,真可谓到了入迷的程度。走进他的书房,就会看到书架上、床上、床下、门后、桌上,全都是一些什么《百喻经》《论语》《吕氏春秋》《战国策》之类的书。(书房里的各种古书也说明了哥哥对古文的痴迷。)只要一有空,他就钻进书房,关上房门,和古人进行心灵对话。有时我看他读书似玩命,就忍不住问他:"小夫子,书和生命哪个重要啊?"哥哥拖长声调,发出了他独有的抑扬顿挫的声音:"生,我所欲也;书,亦我所欲也;如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书者也。

哥哥好古文,而且懂古文,因此他常以此为荣,在我面前炫耀不已。什么"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什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等。我想,不能老让他那么春风得意,因此我准备了几道难题来杀杀他的威风。

一天,我趁哥哥有空,就赶紧上前道:"小夫子,我有几道题想向汝请教。"哥哥说:"不敢,贤弟但说无妨,愚兄洗耳恭听。" "'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下一句是什么?""直挂云帆济沧海。"又快又准。"'流水不腐'的下一句是什么?""户枢不蠹。"又答对了。接下去的几句诗词,哥哥也同样是对答如流。我又问了一些句子的翻译,他不仅讲得头头是道,而且把句子出处、该书作者、书的特点,都讲得一丝不差。(对于"我"出的题目对答如流,足见哥哥的文学功底深厚。)古文确实难不倒他,不过不要紧,我还有"撒手锏"我诡秘地一笑,递上一张纸问道:"小夫子,这道数学题如何做啊?"哥哥一愣,我暗笑。但哥哥从容地接过纸,拿出笔,演算一番后又眉开眼笑,向我招手:"贤弟附耳过来,此题只需……"真没办法了,数学竞赛题都让他毫不费力地解出来了。此时此刻,我也只能一躬到底:"兄台高见,小弟佩服!"(没想到数学也难不倒哥哥,"我"只能说声"佩服"。)

哥哥念书时废寝忘食,但他却不是人们所说的书呆子,他玩起来也总是生龙活虎的。

    三年已过,参加完高考的哥哥可不像其他考生一样紧张,他依旧整天乐呵呵的。每次别人向他探问能考多少分时,他总是一笑说:"分数,鱼也,愿者上钩。"(哥哥不是书呆子,说明他学习有方法,头脑灵活;对于分数不是很看重,说明他胸有成竹,对自己有信心。)后来哥哥果然拿到了高分,被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录取了。

哥哥去外地上大学了,他留给我的是那一柜柜的古书和他那使我永远难以忘怀的"之乎者也"。

本文描写的是一个酷爱古文的"小夫子"哥哥,作者通过几个简单的事例,成功地重现了哥哥富有文学修养、学习全能、性格开朗等特点。文章语言从容流畅,文言文与白话文相间,更易于展现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