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与课堂教学 -> 6+1学习心得

6+1学习心得

上传:韩译漫(二年级.2025职前培训班)      上传日期:2025年07月30日      状态:正常

今天我们学习了“6+1”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其相关理论以及观摩其教学视频,我产生了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高效、惊喜。甚至产生了我要成为学生也去上这样的课堂的想法,在这种学习氛围里学习幸福感满满,收获多多。但同时我也因此产生了一些思考,我们学校的“五环导学思”究竟该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落实?
在今天没有听讲座之前,我认为让学生“合作研学”很难实现,这仅是理想层次,因为学生层次不同,对于基础较好、层次较高的学生这是很好实现的,她们也有的可研、有的可质疑,而对于那些程度较低的学生,我不认为她们会议出什么内容来,甚至可能扯闲篇、浪费课堂时间。而在今天我听完以及看完后,我对自己的想法有了改变,我认为不管是那种层次的学生,这种“思议展”的模式对于长效来说都是有积极正向的作用的。因为这种模式是使学生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思维,可能在实施初期会有学生不配合或者效率低下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做到在过程中不断巡视,一方面提醒学生学习状态,一方面发现学生困惑所在,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解惑,还需要老师在课下积极探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做好小组建设,如小组评分制,小组中个人评分制度,在学生回答完后及时给予正向激励表扬。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科素养的养成,表达能力的提升有着独特的作用。
其中也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其专门的读背材料,并且这些读背材料是有专门的时间给学生去进行背诵检查的,这就解决了很多学校虽然也要求学生背、看,要求学生课下去完成,但学生很少会有课下时间去真正落实的弊端,使基础知识夯实,材料应用到极致。对于语文来说,背诵以及基础知识是学科基础,是后续学习以及思维培养,学科素养形成的重要基石,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基础知识的背诵,并将其精细化,即:不是只下发任务,而是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去完成所下发的任务,使其落实在实处,这样学生也不会厌倦背诵将其当作是一场额外的负担。我想,是不是以后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重视这一步,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去对其进行落实呢。在一开始展示限时练内容时,我想这么多习题,45分钟的时间还要有18分钟读背时间,剩下不多的时间里要完成两张8页题会不会题太多,但校长的一句话点醒了我,通过在限定时间的题量练习,可以培养学生专注力以及快速度和准确度,因为学生面临的是高考的固定时间下高难度、多题型的考试,只有在日常练习、考试中就使学生形成习惯,才能使学生在考场上泰然自若、游刃有余。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这句话究竟该如何实现,通过观看今天的教学视频,我看到了一位语言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生动形象的老师,一节课并没有太多的知识点塞给学生去学习吸收,而是通过学生的思维碰撞,老师的适时引导,归纳总结,让学生高效地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我想,每节课尽管知识点不多,但如果能用科学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当堂掌握,那长期下来,这个学生也是不得了的。因此,我也对自己提出了一些希望,首先备好课,在上课前充分对教材、课程标准、教师用书、学情、教辅书进行研究,使自己不存在知识的模糊地带,在课堂上课堂组织有条理,课堂活动恰当丰富,语言言简意赅,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补充,总结,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在课下,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分析其问题所在,与学生及时沟通,并积极探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时刻保持求知心、好奇心与爱心。
无论是“五环导学思”教学模式还是“6+1”教学模式,都是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很好地教学方法,我深深为其折服,对其叹为观止,这几天的学习我也只是做到了对其产生理解,我深知实践与理论中间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真正落实时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也将在未来的教学中落实,在落实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未来与精英未来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