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与课堂教学 -> 6+1学习心得

6+1教学模式和三备两研学习心得

上传:高雪(二年级.2025职前培训班)      上传日期:2025年07月30日      状态:正常

       今天跟随者姚校长深入学习高效课堂6+1模式及“三备两研”备课制度后,我对课堂改革的“形”与“神”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种从课堂流程到备课机制的系统设计,既破解了传统课堂的低效困局,又为教学实效落地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尤其对新教师快速站稳讲台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6+1课堂以“导、思、议、展、评、检、用”七个环节构建闭环,其核心在于将“学生主体”从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导”环节精准定位学习起点,避免课堂偏离目标;“思”环节给足自主探究时间,让学生在安静中沉淀思考;“议”环节聚焦疑点难点,通过合作碰撞突破认知瓶颈;“展”环节则以激情展示激发内驱力,让学生在表达中深化理解……这种环环相扣的设计,既符合“建构主义”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规律,又通过“用”环节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
        其中最打动我的是其“不玩概念、不搞花样”的改革态度。面对生存危机,精英中学没有盲从激进的课改模式,而是立足实际构建规范形态——教师讲授服务于学生困惑,学生活动围绕目标达成,一切以“实效”为标尺。这种务实精神提醒我:课堂改革不是追求形式新奇,而是让每个环节都为学生成长赋能。如果说6+1模式是课堂的“骨架”,那么“三备两研”就是填充“血肉”的关键。“分头初备”要求教师对每个环节(导、思、议等)进行个性化设计,避免备课流于形式;“集体研备”通过碰撞交流,集众人智慧优化方案,解决“孤军奋战”的局限;“个人复备”则结合学情调整,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平衡。这种备课机制,让教学设计既有集体智慧的支撑,又有教师个人的灵动,从源头保证了课堂质量。手稿内容要求细化到“板书设计思路”,更体现了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让我明白:好的课堂不是临场发挥的偶然,而是课前千锤百炼的必然。作为新教师,唯有在备课环节下足功夫,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另外6+1模式的“规范易操作”与“三备两研”的“系统闭环”,共同指向一个核心——让教学有章可循,让成长有迹可寻。但这并不意味着僵化:课堂环节可根据学情灵活调整节奏,备课成果可融入个人教学风格。正如改革指导思想所言,“走自己的路”,就是在模式框架下,找到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节奏。
        最后对我而言,在未来的教学中将从两方面实践:一是扎实落实“三备两研”,在集体研讨中吸收经验,在个人复备中打磨细节;二是灵活运用6+1环节,让“思”的深度、“议”的热度、“展”的效度成为课堂常态,真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提升能力、收获成长。并且我认为高效课堂的本质,是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6+1模式与“三备两研”的结合,正是这一本质的生动体现。唯有坚守“实效”初心,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