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听课记录 -> 语文学科

《与朱元思书》听课记录及反思

上传:陈芳(其它年级.2020级)      上传日期:2020年07月26日      状态:正常

《与朱元思书》听课记录及反思

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杨显慧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朗读课文,积累“从流飘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经纶世务”等文言字词。

2.品析描写美景的语言,体会语言凝练含蓄的特点,掌握古文小品文寄情于景的方法。(重点)

3.感受作者寄情山水的审美情趣。(难点)

二、教学过程

板块一学法指导,观看微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学习文言文,诵读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诵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读准字音,注意容易读错的字;

2)读出节奏,如“重岩叠嶂”这样的四字短语,我们就可以读“22”拍;

3)读出轻重、缓急、起伏(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读得急促一些,以表现江水的湍急);

4)读出层次,如《三峡》中,山和水是两个层次,水又分为夏、春冬、秋这三个层次。

板块二】自定目标,自觅学法

以自读单(附图)为载体,在微课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你的古文学习经验,自读课文,写下你在这篇小品文中希望达成的学习目标以及将用哪些方法来实现目标,同时,也请写下你的疑惑”

【环节1】每位学生自读课文,自拟学习目标写下疑惑。

【环节2】学习小组的组长整合组内相似的目标,解决组内可以解决的疑惑,再次定位组内的学习目标。

【环节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目标、方法和困惑。其间师指导学生梳理整合

板块三】 自解疑惑,成果展示

教师总结版块二中的方法,进行板书。进而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完成学习目标:让我们用这些方法,去达成我们的学习目标,解决我们的疑惑。请同学们成“自读单”中“我们组的积累与收获”这一栏,并以组内合作的形式展示你们组已经达成的一个学习目标。生展示成果,师点评指导。

【释义目标】加字换字、同字对比、同义对比

【赏景目标】修辞、动静、声色、光影

【悟情目标】体会作者蕴含在景物中的情感;了解写作的背景和创作的意图

板块四】课外拓展,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阅读课外古文《与施从事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山水小品文的景与情。

师:同学们,他这样的景和情在他的很多山水小品文中有所体现,如他的《与施从事书》,你能找出相似心境的句子来说一说吗?(出示《与施从事书》

三、板书设计

目标          方法            疑惑

四、教学反思

整节课听下来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富有创新,不同以往的课堂模式,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各小组的合作配合的学习模式,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整体归纳出来,并让各小组派一名组员去黑板上写出来,与此同时,还让学生提出问题,各个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回答这些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堂课的时间把控也是十分严格,遗漏的知识点也通过教师的点拨都一一解答了出来,课堂效率很高。其间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目标、方法和困惑的梳理与整合,进一步引导学生明晰,写景类古文的学习目标,可以有“诵读、释义、赏景、悟情”等几个基本目标,而达到这些目标的方法可以是“节奏、轻重、缓急;动静结合、正面侧面对比、声与色、光与影”等等。这种策略的目标定位,既避免了以往古文学习中教师的“满堂灌”,又避免了自读课中,教师的无作为。这种“自定目标自觅方法自解疑惑”的策略,以学生为支点,以思维能力为导向,以学生的自我阅读实践为课堂主线,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归纳和整合,是培养古文自读学习的思维品质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教师的教资教态也是十分值得学习,她不断的鼓励学生,不急不躁,与学生的配合度极其默契,非常值得新教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