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听课记录 -> 语文学科

《饮酒》听课记录与心得

上传:权筱奇(其它年级.2020级)      上传日期:2020年07月26日      状态:正常

《<饮酒>其五》听课记录与心得

         授课人: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  贾玉芳       

授课内容:《饮酒》其五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隐士,他向往宁静宁、却结庐人境,;有这样一位耕者,乐于耕种却草盛苗稀;有这样一位学者,他挚爱读书,却不求甚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短褐穿结,却淡泊名利;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今天,让我们穿越千年历史,和他共斟一杯生活的烈酒,畅诉心怀,追寻人生的真意。

二、文学常识介绍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饮酒》一组诗中,以这一首的最具代表性。

三、整体感知 理解诗意

(一)听写课文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全班听写全诗,指定一名学生板书诗文,目的在学生出错,教师纠错的过程中,师生合作,初步理解诗文的字面意思(既检查预习又发现学生不能理解的诗句,强调诗中的重点词语)。

(二)节奏朗读

1. 过渡:着名诗人郭沫若说过,节奏,是诗的外型,也是诗的生命,没有了节奏,就没有了诗。可见,节奏对诗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2. 问题:这首五言古诗的节奏怎么划分?按以往整首诗同一节奏的经验,这首诗有些乱,在学生产生疑惑时出示课件,教给古诗节奏划分的方法。

请单名同学上前板演,其他同学可以相互对照,把握正确的节奏,全班齐读,读出节奏。初步感悟诗歌的意蕴。

(三)平仄诵读

过渡:节奏是诗的生命,而平仄,对诗来说,就如西施捧心,似李白醉酒,若维纳斯之断臂,是诗独有的一种韵味与魅力,是不可忽略的。  

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平仄的处理,归纳出平仄规律,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

(四)小组合作,吟唱诵读

结合这学期参加的诗会演唱,以及这学期开学时的陶渊明专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这首古诗应用怎样的曲调唱出来,为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将诗与陶渊明的生平结合起来,更进一步的把握本诗的主旨)(课件出示:选择吟唱曲调须遵循的规则)

四、解题答疑 加深理解  

在吟唱配曲的过程中,每小组一人唱,一人说理由,一人上台写,通过几个小组的组合,这首诗的“真意”----淡泊名利,恬静自然,超凡脱俗,回归自然,热爱自然自然呈现出来,陶渊明的人生追求也呈现出来。

五、研究讨论 品味人生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人生的真意在 ?

陶渊明把酒东篱的遐思里 ?

李白困居长安的慷慨悲吟里 ?

杜甫身处茅屋的济世情怀里 ?

岑参送别友人的边塞放歌里 ?

龚自珍辞官归乡的浩荡离愁里 ?

……

无不情真意切,耐人寻味 请同学们仿写自己心中的真意。

六、再次诵读 尝试背诵    

这首诗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诗歌,感情非常率真,一切都很自然,特别是“此中有真意”对今天的我们也很有启发。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一个社会当中,虽不能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但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远离世俗的纷扰和诱惑,那么我们就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使自己的心情变得的宁静。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真意。

【听课反思】

通过学习贾玉芳老师的授课方式感受颇深,本堂课设计有诸多亮点,以下我将从两方面谈谈我的学习与反思。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整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古代的诗歌是可以配乐演唱的,因此贾老师针对这节古诗课,多次变换朗读方式:节奏朗读、平仄诵读、小组合作吟唱诵读,通过分组合作吟唱诵读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借助这一新颖的形式感受到音韵的铿锵美,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体会古典文学特有的美感,推己及人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陶冶情操。

在诵读中感受音律的变化美,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美。诗不是静止的,每首诗词的背后是诗人的古诗、是动态的画面更是流动的情感。本堂课还设置了“假如我是XX”的环节,请学生扮演作者对自己发问,扮演作者的父亲、兄长、儿子等角色,对陶渊明进行发问,不同的身份语气、语调、语速大不相同,帮助学生设身处地地了解不同的情感表达,进一步体会陶渊明诗中的“真意”,当学生能够生动吟诵出古诗、准确总结出古诗主旨,就说明学生们是真正理解了诗歌,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着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对比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正是借助对比,我们才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在本堂课的古诗学习过程中,贾老师在有深入浅地向学生们阐释陶渊明的人生“真义”后,又对比联想到李白、杜甫、龚自珍的人生“真意”,并鼓励学生展开发散思维,谈一谈自己心中的“人生真意”,不仅考察了学生平时的知识储备,还锻炼了学生课堂及时思考、仿句写作的能力,在本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与诗人达到精神的结合,完成对这首古诗的深度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