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听课记录 -> 语文学科
《苏州园林》听课记录
上传:刘佳宁(其它年级.2020级) 上传日期:2020年07月29日 状态:正常
科目 | 语文 | 课题 | 《苏州园林》 | 授课教师 | 高春杰 |
课型 | 现代文新授课 | 级别 | 部优课 | 听课时间 | 2020.07.29 |
听课记录 |
教学目标 | 1.把握作者对苏州园林特征的说明。 2.感受作者在准确说明的同时传递出的对苏州园林的深深眷恋。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把握作者对苏州园林特征的说明。 难点:感受作者在准确说明的同时传递出的对苏州园林的深深眷恋。 |
教学过程 | 心得 |
一、观图辨园, 导入新课 | 教师展示两幅画让学生观察,选择哪一幅是苏州园林,学生进行投票,并初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 先用第一直觉来判断,从而对苏州园林有个整体认识。 接着结合文章阐述理由,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二、再读文章, 把握特征 |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呢?读文章,自主思考:哪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将答案上传到讨论区,老师根据学生作答,找学生交流说理由,全班分享。 2.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展开说明苏州园林特征的?小组自选段落,围绕自选段落深入阅读,根据理解画出思维导图,进行分享展示。 |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思维碰撞,形成解释。通过对文 章的整体感知和句间逻辑关系的深刻把握,让学生深刻领会“苏州园林”这一说明对象的鲜明特征。 |
三、分析句子, 理解情感 | 根据老师补充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句话的理解。发布到讨论区,点赞最多的同学进行分享交流。 | 感受作者在准确说明的同时传递出的对苏州园林的深深眷恋。 |
四、课堂小结 | 一本《苏州园林》的图册使这位85岁的老人想到了童年,这该是种怎样的眷恋呀!这足见苏州的魅力,足见苏州园林的魅力。学生认识到——说明文要客观介绍事物特征,但也不缺乏情感。这是因为写文章的人有感情,读文章的人有感情,那文章就有了感情;观山水的人有了感情,山水也就有了感情。 | 使学生认识到说明文要客观介绍事物特征,但也不缺乏情感。 |
五、课后作业 | 读一读《红楼梦》的第十七回,注意其中描写楼台轩榭、假山池沼和花草树木的内容,看看大观园有哪些特点,与课文所写的苏州园林有什么异同,课下交流谈论。 | 拓展知识,在比对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理解学习的内容。 |
听课体会与反思 |
《苏州园林》这节课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整体建筑特征的典范说明文。从说明内容的角度来说,读者能从中获得欣赏中国园林的审美方法;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而言,本文提供了非常典范的说明文结构范式和言语范式,也是初中阶段说明文的典范。同时,这个班级又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为我们全方面展示了一节完整的小组合作课,极具合作探究精神。整堂课教师都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学生为本,关注阅读过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要求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发现问题,发表见解。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学生间的展示与评价,通过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点拨,引导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帮助学生既对说明内容的内在逻辑充分理解,又深深领会了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作者对苏州园林的眷恋之情,实现教学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