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听课记录 -> 语文学科

《人无信不立》听课反思

上传:陈芳(其它年级.2020级)      上传日期:2020年07月31日      状态:正常

西安铁一中分校

部编语文八(上)

教师:余小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甲骨文“诚信”造字本义;

(2)积累诚信有关的成语、诗文、典故

过程与方法

(1)以第一环节看图识成语、九宫格识别诗文、古诗文抢答的活动形式,积累古代典籍中的诚信成语、古诗文。

(2)第二环节讲述古代诚信的故事,来明确诚信对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

为政之要的价值。

(3)第三环节发放问卷,回收、分析数据后,汇报班级同学的诚信现状。

(4)第四环节给班级“诚信之星”颁奖的过程,树立诚信榜样。

(5)第五环节班级诚信之星发出倡议并带领全班宣誓的过程,让同学们从思想上重视诚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传承中华民族诚信的传统美德;

(2)弘扬并从小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

(3)明白诚信的重要新,做诚信之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知道“诚信”的含义并积累与诚信相关的成语、古诗文;

(2)从成语故事中明确诚信的价值。

难点

(1)发放问卷调查同学们的诚信现状,回收、分析数据,从中发现问题向同学们汇报。

(2)设计诚信勋章,为“诚信之星”写颁奖词,主持颁奖。

三、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从“诚信”一词作为导入切入点,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无论古今,或是中外,诚实都是立身之本。接下来组织学生展开“人无信不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老师带领同学们前往一座庄园寻宝。如图,寻宝路线图已画好。

【第一关】引经据典知诚信

关锦囊:调动知识积累,说出诚信的成语、古诗文

(一)火眼金睛,识别诗文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有期行》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

)腹有诗书,诗文联句

【第二关】故事评说探诚信

通关锦囊:通过故事评说,探究讲诚信的意义

(一)立身之信:曾子杀猪

【第三关】调查身边议诚信

通关锦囊:设计问卷,调查汇报班级同学诚信情况

(一)对己对人,诚信重视度

(二)八个维度,诚信情况

(三)辨别不诚信行为

(四)引导他人讲诚信情况分析

(五)诚信现状分析

(六)影响诚信的因素分析

(七)提高诚信措施

(八)公布“诚信之星”

【第四关】表彰榜样学诚信

通关锦囊:为班级“诚信之星”颁奖,学习榜样

(一)诚信勋章设计理念介绍

(二)为“诚信之星”颁奖

第五关倡议宣誓立诚信

通关锦囊:组建班级诚信团,由诚信团团长发出诚信倡议;全班同学宣誓做

“诚信之人”

(一)发出诚信倡议

亲爱的同学们: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不能没有诚信。鲁迅也说:“诚信为人之本”,

诚信是立身之本。作为中学生,今日含英咀华,以信学习;他日,成栋梁之才,以诚报国。诚信点亮了芳华,更照耀了人生。特此,组建班级诚信团,诚信之星担任监督员,我作为诚信团团长。在此,发出以下倡议:

第一、遵守校纪校规,恪守诚信原则

第二、真诚待人,团结同学,以诚爱师

第三、履行诚信之约,做诚信之人

(二)全班诚信宣誓

我志愿加入笃志3班诚信团,遵守诚信团的条约,执行诚信团的规定,听取诚信之星的建议。学习不自欺欺人,作业不抄袭他人,值日不依赖别人,做事不推卸责任。言必行,行必果,一诺千金绝不躲;承诺要比泰山重,一撇一捺写人格!

四、板书设计

按照课程环节思路,在总结部分勾勒出“信”字

五、听课反思

教师的课堂内容十分丰富,环节紧凑,主要通过分组设计任务;参与小组讨论;指导小组成员表演、主持等,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第一环节中借助甲骨文造字本义,解释“诚信”二字的含义。明确了诚信的含义后,图上的五道关卡,由五个小组分别制定。

第二环节由资料组发言人李雨蒙组织学生进行,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站起来回答。核心让学生积累与诚信相关的成语、古诗文和理解诚信的内涵。此环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诚信在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第三环节由数据组发言人张铭泽汇报调查结果,以图标和数据的形式展示调查内容。旨在让环顾班级同学的诚信现状,发现诚信榜样,反思个人失信成为。以实际数据更能深入人心,引发学生的思考。

第四环节由颁奖组焦淅湲、刘子昱主持,其他成员负责颁奖等工作。隆重表扬班级“诚信之星”,并通过颁奖词的形式展现人物事迹,得到树立榜样的作用。让更多同学受到榜样的感染,努力去做一个诚信之人。本环节由得票数最多的“诚信之星”王佳一发出倡议,并带领全班宣誓——做诚信之人。用仪式感和倡议的具体做法,让每个学生受到感染,并知晓个人如何行动才能做一个诚信之人。

最后,点名诚信品质的价值——无价之宝,这就是宝藏;总结整个活动闯关的收获,并鼓励同学们把诚信用于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