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听课记录 -> 语文学科

《饮酒(其五)》 听课记录与反思

上传:赵亚丽(其它年级.2020级)      上传日期:2020年08月02日      状态:正常

科目

语文

课题

《饮酒(其五)》

授课教师

贾玉芳

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吟诵的方法,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教会学生诵读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难点:正确理解“真意”“悠然”等词句的含义以及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学方

反复诵读法,研讨赏析法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有这样一位隐士,他向往宁静宁、却结庐人境;有这样一位耕者,乐于耕种却草盛苗稀;有这样一位学者,他挚爱读书,却不求甚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短褐穿结,却淡泊名利;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引出作者陶渊明)今天,让我们穿越千年历史,和他共斟一杯生活的烈酒,畅诉心怀,追寻人生的真意。

文学常识

 

介绍《饮酒》的相关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

 

整体感知

1.听写课文:通过听写检查预习结果,强调诗词重点字词解释

2.划分节奏:引导学生正确划分五言古诗节奏,重点掌握划分节奏的方法。

3.平仄诵读: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平仄的处理,归纳出平仄规律,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

4.小组合作,吟唱诵读:课件展示曲调应遵循的规则。结合这学期参加的诗会演唱,分组讨论,这首古诗应用怎样的曲调唱出来

解题答疑,理解诗歌情感。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派代表通过吟唱、吟诵的方式,体会陶渊明淡泊名利,恬静自然,超凡脱俗,回归自然,热爱自然的人生追求。

研究讨论,品位人生

1. 带领学生重点品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一词。请同学们仿写自己心中的真意。

2.通过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请同学们仿写自己心中的真意。

 

 

再次诵读

学生齐声背诵诗歌,在诗歌中完整体验作者表达的情感。

听课心得与反思

授课教师对课堂时间安排合理,环节设计巧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体现了新课标中对语文诗歌学习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整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授课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引导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对诗歌情感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这节课中,授课教师设计的几个亮点环节:

1. 开头的导入“有这样一位隐士,他向往宁静宁、却结庐人境;有这样一位耕者,乐于耕种却草盛苗稀;有这样一位学者,他挚爱读书,却不求甚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短褐穿结,却淡泊名利;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将所学旧知识和新知识相联系起来,设计巧妙。

2. 小组合作,吟唱诵读。让诗歌“律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加深了对诗歌的体会和理解。

总之,通过观看这一节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课,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