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方案 -> M!上传
如何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国学素养
上传:程玉卓(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3年11月25日 状态:正常
课题名称 |
如何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国学素养 |
研究人员 |
程玉卓 |
任教学科 |
语文 |
关键词 |
国学 道德 |
摘要 |
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国学素养展开研究,深入教材,课堂来进行研究。 |
课题的界定(对课题的解释、说明,对关键词内涵和外延的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针对什么实际问题确立了小课题?)
本课题是以国学经典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目标的综合性课题研究,通过本课题地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培养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对当今社会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快速发展,社会普遍出现浮躁的情绪,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道德等多方面的严重失调,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我们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我们借鉴西方文明的同时,让我们的孩子明记中华的传统文化,不忘根本。所有,我们设立了这样一个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通过本课题地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培养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偏重技能灌输、功利和考试,以至于在世界文化讯息的冲击下,新生代渐渐远离了独立思考能力、评价能力和深度思想,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呢?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读诵经典从儿童抓起,这对强大祖国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3.现状分析
以前,我们在进行国学教学时,重点只注重去让学生背诵,而没有过多的让学生去理解和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它去指点我们的人生观,今天我要在如何让国学深入我们心中的实践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
|
二、问题的界定(理论、实践两方面)
1.研究内容
如何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国学素养
2.研究对象、范围
对象是3年2班的全体学生。
3.研究目标
(1)开展传统经典诵读和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2)诵读中华优秀古诗文对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的研究。
(3)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力争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传统经典文化诵读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
|
三、研究方法与措施
个案研究法:加强家校的联系,通过调查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及时反馈总结。
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行研究法:在研究同时重点写好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育案例和教育论文。
|
四、研究的程序
1.研究步骤
一、对目前师生素养现状,文化底蕴进行调查分析,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二、帅选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国学经典文化内容。
三、收集资料,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和《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唐诗宋词等古代经典为主体。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在诵读、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完善国学经典文化的校本课程。
四、以“弘扬国学经典,浸润书香人生”为主题,营造“书香校园”——打造国学文化墙,让校园文化诠释学校办学理念,引领学生亲近经典文化,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提升校园环境的内涵。
五、开展诵读、征文活动,要求学生每日坚持诵读20分钟。以班级或年级组为单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诗歌朗诵会、读书笔记、读书征文等活动。以“读书专刊”为载体,鼓励学生以德载文,以情润文,将诵读与征文紧密结合。
六、每年开展一次中文经典诵读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展现他的诵读国学的能力。 |
五、课题研究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和取得的成果
(即期望经过研究,在所解决的问题上会产生一些什么变化,用什么方式加以表达,如调查报告、个案报告、论文、课件等)
1. 预期成果
一、本学期,我们班以舞台表演的方式展现了本班对国学的学习和理解。
2.预期成果表达方式
家长对本课题的认识状况的统计和分析 调查报告
小学生阅读习惯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调查报告 |
六、保障措施及技术支持(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需要那些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1.电子版的国学经典视频。
2.相对应的国学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