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方案 -> M!上传

如何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国学素养

上传:程玉卓(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3年11月25日      状态:正常

 

课题名称

 如何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国学素养

研究人员

 程玉卓

任教学科

 语文

关键词

 国学     道德

摘要

 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国学素养展开研究,深入教材,课堂来进行研究。

课题的界定(对课题的解释、说明,对关键词内涵和外延的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针对什么实际问题确立了小课题?

本课题是以国学经典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目标的综合性课题研究,通过本课题地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培养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对当今社会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快速发展,社会普遍出现浮躁的情绪,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道德等多方面的严重失调,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我们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我们借鉴西方文明的同时,让我们的孩子明记中华的传统文化,不忘根本。所有,我们设立了这样一个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通过本课题地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培养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偏重技能灌输、功利和考试,以至于在世界文化讯息的冲击下,新生代渐渐远离了独立思考能力、评价能力和深度思想,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呢?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读诵经典从儿童抓起,这对强大祖国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3.现状分析

             以前,我们在进行国学教学时,重点只注重去让学生背诵,而没有过多的让学生去理解和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它去指点我们的人生观,今天我要在如何让国学深入我们心中的实践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

 

二、问题的界定(理论、实践两方面)

1.研究内容

 如何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国学素养

2.研究对象、范围

对象是3年2班的全体学生。

3.研究目标

1)开展传统经典诵读和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2)诵读中华优秀古诗文对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的研究。

3)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力争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传统经典文化诵读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措施

个案研究法:加强家校的联系,通过调查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及时反馈总结。

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行研究法:在研究同时重点写好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育案例和教育论文。

 

四、研究的程序

1.研究步骤

一、对目前师生素养现状,文化底蕴进行调查分析,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二、帅选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国学经典文化内容。

三、收集资料,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和《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唐诗宋词等古代经典为主体。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在诵读、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完善国学经典文化的校本课程。

四、以“弘扬国学经典,浸润书香人生”为主题,营造“书香校园”——打造国学文化墙,让校园文化诠释学校办学理念,引领学生亲近经典文化,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提升校园环境的内涵。

五、开展诵读、征文活动,要求学生每日坚持诵读20分钟。以班级或年级组为单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诗歌朗诵会、读书笔记、读书征文等活动。以“读书专刊”为载体,鼓励学生以德载文,以情润文,将诵读与征文紧密结合。

六、每年开展一次中文经典诵读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展现他的诵读国学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和取得的成果

(即期望经过研究,在所解决的问题上会产生一些什么变化,用什么方式加以表达,如调查报告、个案报告、论文、课件等)

1. 预期成果

 一、本学期,我们班以舞台表演的方式展现了本班对国学的学习和理解。

 

2预期成果表达方式

家长对本课题的认识状况的统计和分析    调查报告

小学生阅读习惯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调查报告

六、保障措施及技术支持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需要那些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1.电子版的国学经典视频。

2.相对应的国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