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方案 -> M!上传
足球训练中如何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协调性
上传:刘小兵(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3年12月06日 状态:正常
课题名称 |
足球训练中如何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协调性 |
研究人员 |
刘小兵 |
任教学科 |
体育 |
关键词 |
足球训练、协调性、 |
摘要 |
协调性训练的失位与错位是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中种种弊端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了多种不良后果;国外将协调性从足球运动能力的基本要素中分化出来,有效地避免青少年足球训练中的失位与错位现象,使青少年敏感期训练更有针对性。
|
一、问题的提出
在足球二课协调性训练中身体很僵,应变能力低,头 脚 做动作分家。 |
二、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寻找一个较为合适的训练方法来显著提高学生在足球二课中的训练协调性。 |
三、研究方法与措施
在体育中,关于协调性训练则指为:身体训练的内容之一,训练手段的新颖性和变异性及其协调难度是为培养协调能力选择训练作业的标准。可以看出,新颖性、变异性和难度是协调能力的判断标准。 协调性是身体训练的内容之一吗? 事实上训练中,协调性应是无处不在,身体训练中关于运动的敏捷性、灵活性等,技术训练中的球性球感等,战术训练中的战术组合问题,甚至于心理训练中的人际关系的协调(沟通)、对训练比赛环境的适应等也无不协调性息息相关。在身体训练内部,传统的身体训练有五项内容即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这其中协调性并没有直接体现出来。有人将它与灵敏相互替代性进行使用。 马特维也夫认为,运动协调能力是灵敏性的基础,在足球训练中,这两个概念的混用是有害的,因为根据普通的关于灵敏性的解释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迅速、协调、准确、敏捷地完成动作的能力。灵敏素质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只能通过动作的熟练程度来显示灵敏素质的高低。可见无论是灵敏性的定义还是操作标准,熟练性和速度性才是其根本。实质上,协调性的外延已远超过灵敏性的范畴,如节奏性、平衡感等,这些并不能被灵敏性所包容。协调性与灵敏性应该是交叉关系,而不是上下位关系。足球运动属于同场对抗异属组合类运动项目,涉及到环境(对手、队友等)、器械(球)、自身三个方面得多重关系的处理与协调,动作、人员、环境及其组合未必符合新颖性、变异性和难度判断标准才是有效的。 总之,协调性是指足球训练中各训练基本要素相互关系的总和。实际训练中,由于协调性主要在动作方面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与技术与身体训练两个方面关系最为紧密。 国外分类方式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启示 对于足球运动能力的构成,一些欧美国家 将他分解成,身体、技战术、协调、心理四大部分,也可理解为在我国之四大要素(身体、技术、战术和心理)基础上,将协调性分里出来自成体系,构成一个单独的要素。那么这种分类的不同反映了中外训练思维上的什么样的差异呢?或者说,在我国青少年训练的种种弊端中,是不是由于这种思维上的初一也导致了一些不应有的后果呢?
|
协调性训练法大概有以下手段:1、不习惯动作之各种身体练习;2、反向完成动作;3、改变已习惯动作速度与节奏;4、以游戏方式完成复杂动作;5、要求创造性改变完成动作方式;6、采不习惯组合动作,使已掌握动作更加复杂化练习;7、改变动作空间范围;8、利用各器械或自然环境做各种较复杂练习;9、适时用信号或有条件刺激以使运动员做改变动作之各种练习。
协调性训练法之频率愈是基层要愈高,当然,如果是两公尺以上长人,动作仍不协调,频率也要高。在准备期每星期之频率以二到三次较佳,动作项目最少十项,每项动作最少练习三次到五次。
协调性训练处方之安排,由于它是一种强化训练,所以在准备期与锻练期中,必需打好基础,在调整期与比赛期中,就没有专项的协调性训练。在处方安排上,可依据上述训练法所列的二十个项目,再加上教练另编项目来操作。强度以七十%,频率以每星期三次。动作如下:
1.纵跳:双脚并拢手弯向上跳。 2.前后跳:方法要领同上,但向前与后跳。 3.侧跳:方法要领同上,但向左与右跳。 4.方形跳:方法要领同上,但向方形位置跳。 5.转向跳:方法要领同上,但跳起后转向180度着地身体与双手要去维持平衡,可向左与向右跳。 6.跳跃转向:方法要领同上,但是以单脚跳。 7.侧向交叉步:有左交叉与右交叉两种。 8.手脚反向动作:单脚立双手与提起脚作方向相反。 9.站蹲撑立:先站立后蹲,然后双手撑地双脚向后蹬直,双脚再收回原地,最后站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