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方案 -> M2A4上传

如何激发学生小组交流的兴趣

上传:张玉静(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3年12月27日      学生评价:0星      状态:正常

 

课题名称

如何激发学生小组交流的兴趣

研究人员

 张玉静

任教学科

 数学

关键词

激发兴趣、小组交流

摘要

 小组交流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而我们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差异较大,每个小组的成员两极分化都比较严重,导致在小组交流时擦不出火花,程度好的一度在给予,程度差一些的学生在被动的接受。

课题的界定(对课题的解释、说明,对关键词内涵和外延的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针对什么实际问题确立了小课题?)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总感觉我的数学课堂缺少什么,对,就是学生在小组交流时交流的特别苍白无力,几乎擦不出火花。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有两种不愿意交流的现象。一是,有些好的学生,不愿意交流,好像他从交流中得不到提升。另外一种是,缺乏上进心,懒得去交流。针对此现象,特提出此课题——如何激发学生小组交流的兴趣。

2.现状分析

   以前            经过对这个班一个学期的接触,我觉得数学课中存在的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小组交流这个环节,学生的兴趣不高,一直想改变这种状态。通过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章以及听其他老师的课,尤其是注重观察小组交流环节,都有一些感触,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不尽如人意。

二、问题的界定(理论、实践两方面)      

1.研究对象、范围

五(2)班全体学生

三、问题的归因

通过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提出问题归因假说如下:

1、在小组交流时,程度好的学生由于观点总是得到肯定而越来越善于表现自己,程度差的学生由于观点总被否定而越来越不爱表现自己,长此以往,差距越来越大,小组内成员也习惯性的总是那几个人在发言。

2、激励体质没能触动学生的内心。

3、小组成员没有合理的分工,不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表现机会,导致爱表现的一直表现,不爱表现的就趁机隐没自己。

四、措施与方法

1、访谈法。通过与家长、学生、同班老师进行交谈,分析能够激发小组交流兴趣的方法。

2、文献调查表。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分析,找出适合的方法。

3、特定小组观察法。针对一个小组进行观察分析,分析他们小组内交流存在的问题,了解他们为什么不爱交流。

4行动研究法。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归因→措施与行动→评估与反思→提出新的问题→循环进行

五、研究的步骤及时间规划

(一)研究步骤

 1.初始调查:调查与分析研究对象课堂学习中小组交流的情况比如发言次数,回答问题的质量等,并予以统计记录。

2.问题归因:分析学生对小组交流没兴趣的原因所在,提出问题归因假设。

3.措施方法:针对归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4.实施措施:在五(2实施研究措施。

5.评估反思:再次调查与分析研究对象课堂学习中小组交流的情况,并予以统计记录;分析前后两次调查结果,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表扬鼓励帮助等措施。分析问题解决措施的可行性,并进行补充完善再次实施。

(二)时间规划,

 1.第一阶段(2014年3月初-3月中旬)

调查与分析研究对象课堂学习中学生课堂参与度、主题网站评论数与作品完成情况现状,并予以统计记录。

2.第二阶段(2014年3月中旬—4月初)

搜集资料、进行访谈、课堂观察,分析小组交流中问题原因所在,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3.第三阶段(2014年4月初—5月初)

实施措施并做记录。

4.第四阶段(2014年5月初—5月中旬)

再次分析调查记录结果,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表扬鼓励帮助等措施。分析问题解决措施的可行性,并进行补充完善再次实施。

5.第五阶段(2014年5月中旬—6月中旬)

再次实施并做记录。

6.第六阶段(2014年6月中旬—6月底)

分析调查记录结果,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表扬鼓励帮助等措施。分析问题解决措施的可行性,并进行再次补充完善。

 

 
  • 其它年级.1班:关春华  评价:0星    2014-01-21 08:58:10

    感同身受!!提个建议,可以尝试着把小组每个成员分号,回答问题时按顺序回答,如果答不上来,可以求助,让小组其他成员补充。这样最起码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 其它年级.1班:邢小玲  评价:0星    2014-01-20 15:04:17

    措施和方法很实用,学习了!

  • 其它年级.1班:高若楠  评价:0星    2014-01-20 14:50:31

    如何发挥小组的优势,是一直以来研究的课题,再把课题变小一点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