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方案 -> M2A4上传

三年级学生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上传:刘锦宜(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3年12月28日      学生评价:0星      状态:正常

 

三年级学生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课题名称

三年级学生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研究人员

 刘锦宜

任教学科

语文

关键词

 积累词语 运用词语 表达生活

摘要

 

课题的界定(对课题的解释、说明,对关键词内涵和外延的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针对什么实际问题确立了小课题?

    当今在成年人中,普遍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电脑的普及,让我们常常忽略了手写文字。而现在的孩子,又多为多媒体所围绕,常常使用电脑进行打字评论,书写的机会相对少了。同时,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学生每天积累的词语不少,在写作中运用的相对少,语言依旧不够丰富。如何让学生在积累的同时, 有更多的机会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词汇呢?词语的积累重要,运用更重要。

2.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叶圣陶在《语文随笔》中提到 语文学习的基本功,第一是识字写字,第二即是用字用词。小学三年级属于中年级的开始,识字用字用词人就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让学生准确掌握所学字词并能够准确运用,仍是我们的教学重点。

3.现状分析

课题研究的相关情况。格式举例:以前……而没有……今天我要在……基础上,作进一

步的研究

      第一 、以前,我们上课时指导学生学习字词,进项日常的词语积累,同时分析词语的意思,也曾经进行过造句练习。可是,当我们的课程结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词语的机会又不够,不久后,这些词语也就只是会认,会写,运用相对较少。

第二、课外阅读积累的词语,存在同样的问题,积累了,了解了,运用较少。同时,我们的课外有目的的阅读练习相对较少,学生的阅读量够,词语使用的相对较少。同时,零散的积累不如系统的积累。今后,我要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分类积累。

第三、中国语言形式多样,我们课本中安排的比较零散,如果想让学生对中国语言的丰富多彩感兴趣,需要我们教师补充更多的语言形式,如歇后语、俗语、民间谚语等等,如果能突破课本的安排,依据学生的需要添加教学内容,学生的词语的掌握会更多。

第四、以前我们的教学仅仅依靠一本教材,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今后我们尝试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指导学生积累词语。同时安排相应的写作练习,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使用自己积累的词语。

 

二、问题的界定(理论、实践两方面)

研究对象、范围

三年级三班学生

 

三、研究方法与措施

(一)课内策略

1、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练习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复述课文。

2、有选择的分类积累词语,进行词语积累游戏,如成语接龙,成语补充,猜猜看等方式,提高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3、灵活运用词汇多角度改写课文。

(二)课外练笔策略

1、词语相连想象故事练习。

2、博文日记记录生活练习。

3、进行歇后语、谚语、俗语的积累。

四、研究的程序

1.研究步骤

第一、继续使用单元教学,提高学生词语整体认读与积累的能力。使用关键词复述文章的方法积累词语。

第二、利用阅读课进行归类词语交流,激发积累词语兴趣,辅以写作练习,使用所积累的词语。

第三、继续博文写作练习。

第四、增加读书交流、口语交际的机会,增加学生使用词语的机会。

 

 

2.时间规划

二、三月份

在阅读中能够主动积累词语,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

进行概括文章的写作练习。

四月份

在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基础上,能使用文中的好词好句,生动复述文章内容。

进行归类词语积累 ,搜集交流词语,激发兴趣;

五月份

在生动复述课内文章的基础上,能够生动复述课外阅读的文章。

了解歇后语、俗语、谚语。

六月份

进行阅读积累交流活动,搜集生活中的词语,如广告、家人的话语等等。进行读书交流活动。

五、课题研究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和取得的成果

(即期望经过研究,在所解决的问题上会产生一些什么变化,用什么方式加以表达,如调查报告、个案报告、论文、课件等)

1. 预期成果

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进行文章概括,使用文章中的好词好句生动复述课文。

养成积累课内课外词语的习惯。利用学过的语言,是自己的文章变生动。

养成使用所积累词语的习惯,在口语表达等方面有进步。

 

 

六、保障措施及技术支持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需要那些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博客、网络日记、主题网站交流。

 

  • 其它年级.1班:陈秀霞  评价:0星    2014-01-21 11:06:57

    词汇量的丰富才能提高写作能力,亦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 其它年级.1班:平毅  评价:0星    2014-01-20 15:18:59

    选题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