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究方案 -> 21日上传
如何解决学生在绘画方面的依赖性
上传:薛曼(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4年01月21日 学生评价:0星 状态:正常
曾有一位二年级的学生家长跟我抱怨,说孩子带回家的美术作品都一个类型的,并且造型都不准确,根本看不出来画的是什么,说我应该去手把手的教孩子,圆应该怎么画,方应该怎么画···我没有立马反驳这位家长,因为每一个孩子的理解能力都是不等的,作为一位美术老师,我能从孩子们的每一幅绘画作品中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但是家长最想看到的还是成果。
(二)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很多地方的美术教学都是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再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创作,缺乏一定的主动性。
二、问题的界定
(一)研究对象
小学学生
(二)研究范围
二年接低龄段学生
三、问题的归因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师是教育者,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学过程的客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完全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极大地压抑和破坏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本课题正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缺失”而提出来的。
不仅是家长,还有很多学生也会有这种困扰,经常对我说的就是,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我画错了···老师让我看一下那个图我照着画···学生们对老师有种依赖性,他们想让老师教他们学汉字,学英语那样手把手的教给他们,却忽略了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总认为老师没教过我就还不会画。
四、措施与方法
1、诗配画、画配诗。2、绘画日记。3、故事连环画。4、儿歌配画。5、插图画。6、插图画。7、设计说明画。8、想象画(自说自画、自画写话)。
五、研究步骤及时间规划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个重点强调、三个教学阶段、八种结合形式。
(一)一个强调:“自说→自画←自写”重点强调的是一个“自”字,因此本课题定位于自主参与学习,意即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上的主体地位,意味着不仅将学生视作教育的对象,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
(二)三个教学阶段:
第一阶段:打腹稿。
1、讲故事导入。
2、组织小组自主讨论(讨论时可作简单的文字记录,便于小组汇报)。
第二阶段:构思造型
3、想想画画。根据讨论的内容,请学生用线条试着画画。要求大胆表现。老师巡视观察,并指名优秀学生上黑板画。(为其他学生创作提供素材)
4、简评学生的画,评出优秀作品。
第三阶段:美术评论
5、自画自说。小组间的学生相互说说自己的作品有何特别之处,并把自画自说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展示全班学生创作的作品,组织学生开展美术评论。这三阶段既独立又相互融合渗透,美术评论是主线贯穿始终。三阶段运动方式是由简单到复杂、循环往复、逐步提高。
(三)八种结合形式(每种形式都对应上边的每个阶段,每种形式为期一个月):
活动时间:为期一学年,研究工作分四个阶段。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阶段:
(1) 制订课题方案。
(2)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2、实施阶段:
(1)调查研究,探索提高小学生“自说→自画←自写”能力的方法、策略、模式。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进一步研究阶段:
(1)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研讨、举办学生绘画、习作展、课题论文等形式汇报成果。
(2)邀请专业教师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4、总结阶段: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学生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