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思考
研究人员 何悦灿 任教学科 语文
关键词 高年级 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
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针对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喜欢“快餐文化”,喜欢“漫画书籍”不能静心阅读大块头的名著等现象,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题的界定(对课题的解释、说明,对关键词内涵和外延的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针对什么实际问题确立了小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入五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心已经由字词的积累转向阅读和写作,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阅读量在300万字以上。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课标对阅读提出了这一系列的要求,总体来说就是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形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心灵上得到美的享受。
根据这几年对高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的了解发现,很多学生默读速度达不到每分钟300字以上,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把握有偏差,不能够发表对文章的看法和观点,尤其是不能学以致用,对文章的写作手法没有感觉等等,还有一些学生只是愿意读简短的小文章,或是漫画书,或是恐怖搞笑类的,对文学性的读物不感兴趣。
2.现状分析
(课题研究的相关情况。格式举例:以前……而没有……今天我要
在……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
关于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国内有很多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于大多一线语文教师而言,也有过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进行反思、革新的尝试。但是如何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有的学生读书时囫囵吞枣、走马观花,有的学生读书后印象全无,不留痕迹等等,切实将研究和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实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问题的界定(理论、实践两方面)
1.研究对象
小学5年级1班,共30人。
2.研究范围
5年级语文教学之阅读教学。
三、问题的归因
通过搜集资料文献调查、进行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提出问题归因假说如下:
1.现在的阅读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忽略或轻视,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课本中的文章,通常只是强调字的读音、词的意义、句子怎样理解等等,字音、词义固然重要,但没有反复的阅读,词义、句子又怎么能理解呢?教师机械地给学生抄词义,学生也就机械地背词义,这样的教学不仅不是阅读教学,而且更可悲的是把学生当着一种机械使用。
2.教学中教师通常把阅读教育的目标简单理解为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不是学会读书。他们习惯性地用支离破碎的繁琐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当然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近、热爱之情,使很多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当让就上升到对阅读兴趣的减弱。
3.学生们没有辨别选择适合他们年龄段书籍的能力,家长也不能给予很好的帮助,老师往往也忽视了这一点。
4.现代书籍市场良莠不齐,快餐文化充斥大街小巷,学生们受其影响。
5.对学生的阅读评价标准不成熟,对学生的激励机制不到位。
四、措施与方法
依据问题归因假说,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解决措施。
1.根据儿童的性格特征来调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陶行知先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知识,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第一、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声情并茂的叙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事物善恶。学生对听故事是乐于接受的,家长、教师可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看书,推荐书目,现将故事的高潮部分简要介绍个孩子,继而达到激发兴趣,扩大阅读量的目的。
第二、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家长、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在选择讲述书籍时,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有目的的选择一些文学性较强,故事情节较曲折的读物,以便引导学生对文学书籍的爱好。
2.创设良好氛围,热爱阅读
在班里建立起一个小的读书区,在读书区里,有孩子专用的书架,有属于自己的图书,这些书必须是孩子喜欢的,适应学生的读书能力。利用家长会培训家长,使他们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家长在家中摆满各种有趣的书籍,让孩子可以顺手拿来翻看与欣赏。要使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要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这需要身教。如若父母视阅读为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会乐于读书。父母经常津津有味地读书看报,对待书报总是兴趣盎然,孩子会觉得读书很有趣,对书籍充满着好奇。家长在轻松的气氛下,可以安排一小段时间,与孩子一起读几分钟书。可在外出时,带上一两本书,在公园里,在郊外,在河边,在清新的空气下,在鸟语花香的环境里,与孩子一起读上几段书。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入图书世界,使读书成为孩子的消遣活动。班级增设“读书时光”,让孩子们一起在轻松愉悦优雅的音乐中慢慢享受读书的快乐,这样的氛围会让孩子们慢慢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
3.大家共读一本书,谈情节谈体会。老师可以先调查,后统一,推荐大家喜欢并且有意义的书,全班共读一本书。规定时间段内读完,全班交流读书心得体会,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一是提高学生读书兴趣,二是引导学生会读书,会谈感受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以语文阅读课为源,扩充阅读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怎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持久自觉的课外阅读热情呢?怎样使学生学会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呢?可以印发适合他们阅读的自编教材,在阅读课进行阅读。也可以推荐读物,种类有:科幻小说、童话故事、各国的风土人情、名人奋斗故事、英雄人物故事。学生通过定向阅读,积累语言,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5.制定完善有效、切实可行的课堂评价标准。
①建立课堂小组评价制度。两周设立一节阅读课,在阅读课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两周读书情况,分享签读本上的感受、老师深入小组参与交流,每组挑选出一名读书多,收获大的学生上台展示(或以PPT的形式)自己读书的数量、字数、书中精彩故事、感受等,评出最佳小组并将各组展示情况进行大排名。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并能够以先进生带动、督促、帮助后进生。
②建立每个学生的阅读档案,对每个学生从阅读的书籍名称、阅读量、阅读速度、(老师打印一篇大家没有看到过的文章,规定时间阅读,当场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测试读书的速度和质量)阅读质量(从感受、讲解、分享方面考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起到激励、督促、监督、引导的作用。
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通过阅读,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
五、研究步骤及时间规划
1.研究步骤
1.初始调查:调查与分析研究高年级学生作文情况现状,并予以统计记录。
2.问题归因:分析高年级读书兴趣不浓厚,读书速度不快、读书质量不高原因所在,提出问题归因假设。
3.措施方法:针对归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4.实施措施:在被研究班级实施研究措施。
5.评估反思:再次调查与分析研究高年级学生阅读情况现状,并予以统计记录;分析前后两次调查结果,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表扬鼓励帮助等措施。分析问题解决措施的可行性,并进行补充完善再次实施。
2.时间规划
1.第一阶段(2014年3月初-3月中旬)
调查与分析研究学生读书兴趣、阅读速度、阅读水平等,并予以统计记录。
2.第二阶段(2014年3月中旬—4月初)
搜集资料、进行访谈、课堂观察,分析课堂学习实效的问题原因所在,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3.第三阶段(2014年4月初—5月初)
实施措施并做记录。
4.第四阶段(2014年5月初—5月中旬)
再次分析调查记录结果,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表扬鼓励帮助等措施。分析问题解决措施的可行性,并进行补充完善再次实施。
5.第五阶段(2014年5月中旬—6月中旬)
再次实施并做记录。
6.第六阶段(2014年6月中旬—6月底)
分析调查记录结果,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表扬鼓励帮助等措施。分析问题解决措施的可行性,并进行再次补充完善。
五、课题研究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和取得的成果
(即期望经过研究,在所解决的问题上会产生一些什么变化,用什么方式加以表达,如调查报告、个案报告、论文、课件等)
1.预期成果
经过系统学习,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文学作品有了自己的理解、鉴赏能力,能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学生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心灵上得到美的享受。2.预期成果表达方式
选择共读一本书,规定时间内进行交流分享体会和感受。
六、保障措施及技术支持(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需要那些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将这一研究方案分享给家长,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法,得到家长的支持。并将学生的阅读书目以及阅读体会两周一上墙,公布于众,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