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韩俊卿 -> 研究方案

提升科学课“4+2”教学中自主学习实效的行动研究

上传:韩俊卿(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4年03月17日      状态:正常

摘要:“赋予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机会和空间,激励每个孩子自信和希望,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引领每个孩子在不断成功中找到自己的快乐”,这是我们的教育理想,而提高自主学习的实效是实现我们教育理想的最为有效的途径。面对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参与度不理想、学习实效不高的的现实,以小学三四年级科学课程为依托,开展“提升小学中年级学生“4+2”教学中自主学习实效的行动研究”。

关键词:自主学习   实效   参与度   行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本学期我们以1:1数字化个性化学习为主要方式,采用“4+2”教学模式,整合人教版、冀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以与我们关系密切的“动物世界”为学习内容,设置数字化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校本课程。最初的设置意图为大单元的专题学习,期望通过“走近和走进动物世界”专题,来认识和学习动物方面的相关知识。经过在小学三四年级的科学课一段时间的实践,虽然在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上力图通过自主学习、个性学习达到每个孩子自主、快乐的学习,但是学生的参与度方面不尽人意,直接影响课堂学习实效。为此开展“提升自主学习实效的行动研究”,试图通过提高自主学习参与度来提高自主学习实效。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力图提高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实验和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最终使学生达到爱学习、会学习的高效学习效果。

(三)现状分析

关于提高自主学习时效性,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对于我们学校科学校本课程来说,1:1的数字化和个性化的科学课堂自主学习实效研究几乎没有。由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提高4+2教学模式下的数字化和个性化结合的自主学习实效性,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问题的界定(理论、实践两方面)

(一)研究内容

1课堂学习实效问题的原因所在。

2解决提高课堂实效问题的有效措施。

3.开展评估与反思,分析问题解决措施的可行性,并进行补充完善再次实施。

(二)研究对象、范围

小学三年级(3个班)、四年级学生(2个班),共150人。

三、研究方法

1.访谈法。与家长、学生、相关老师进行交谈,分析问题产生原因。

2.文献调查。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分析研究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3.行动研究法。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归因→措施与行动→评估与反思→提出新的问题→循环进行

4.采用对比实验法的方法,对行动研究成果进行纵向对比,以观成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

四、研究的步骤和程序

(一)研究步骤

     1.初始调查:调查与分析研究对象课堂学习中学生课堂参与度与作品完成情况现状,并予以统计记录。

表一:     

观察项目

参与人数%

评论数目

评论质量

课堂

 

 

 

评论

 

 

 

2.问题归因:分析课堂学习实效低的原因所在,提出问题归因假设。(文献综述、问卷、访谈)

表二:

访谈项目

 

1.你喜欢上科学课吗?为什么?

 

2.你喜欢在科学课上回答问题吗?

 

4.你喜欢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5.你不喜欢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3.措施方法:针对归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4.实施措施:在被研究班级实施研究措施。

5.评估反思:再次调查与分析研究对象课堂学习中学生课堂参与度与作品完成情况现状,并予以统计记录;分析前后两次调查结果,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表扬鼓励帮助等措施。分析问题解决措施的可行性,并进行补充完善再次实施。

(二)时间规划

 1.第一阶段(2014年3月初-3月中旬)

调查与分析研究对象课堂学习中学生课堂参与度、主题网站评论数与作品完成情况现状,并予以统计记录。

2.第二阶段(2014年3月中旬—4月初)

搜集资料、进行访谈、课堂观察,分析课堂学习实效的问题原因所在,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3.第三阶段(2014年4月初—5月初)

实施措施并做记录。

4.第四阶段(2014年5月初—5月中旬)

再次分析调查记录结果,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表扬鼓励帮助等措施。分析问题解决措施的可行性,并进行补充完善再次实施。

5.第五阶段(2014年5月中旬—6月中旬)

再次实施并做记录。

6.第六阶段(2014年6月中旬—6月底)

分析调查记录结果,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表扬鼓励帮助等措施。分析问题解决措施的可行性,并进行再次补充完善。

保障措施及技术支持

在1:1数字化个性化学习中,需要信息技术支持和网络平台顺畅保障,还需要与班主任和家长协同配合。

在课程的设置方面,需要科学方面期刊资源和课程资源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