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李晓华 -> 研究方案
小学生队列队形练习方法的研究
上传:李晓华(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4年04月16日 状态:正常
课题名称 |
小学生队列队形练习方法的研究 |
研究人员 |
李晓华 |
任教学科 |
体育 |
关键词 |
小学体育 队列队形 方法 |
摘要 |
课程不断改革,体育教学也要创新。但是看现今的体育教学,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学,队列队形的练习上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则应该归咎在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的练习时我们还应该多动脑筋,多研究一些适合我们孩子心理的练习方法。 |
一、问题的提出:
探寻现今队列队形练习被忽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小学阶段的队列队形练习主要是模仿解放军的操练,其本身具有着严格的规范性,要求动作到位、整齐划一,这对我们教者和学者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简单地以讲解、示范、统一集体练习的方法来组织队列队形练习,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快乐之感,更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导致练习效果非常差。其实,队列队形练习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同样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练习的兴趣,从而提升课的品味。 |
二、问题的界定
1、研究对象和范围:精英未来学校1--5年级小学生
2、研究的目的:解决课间操队列散漫问题 |
三、研究方法
1.正面激发法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正面形象往往能对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们产生正面刺激作用,使他们精神振奋,甚至争相效尤。孩子们熟悉的解放军,就是一种正面形象,给人以精神、正气的感觉,是很多学生都崇拜的偶像形象,在教学中,这种正面形象的介入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模仿的激情、动力。在队列队形练习中,我们就可以借助解放军这一正面形象,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标志法
标志物的使用,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起辅助作用。在队列队形练习中,教师活用一些标志物来辅助练习,能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化难为易,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3.尝试探究法
水平一阶段的孩子,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乐意服从的,但是,其年龄、身心特点制约着他们的心理、行为,表现在还不能很好地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来了解、掌握动作。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讲解、示范作用明显。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学习能力也逐步提高,因此,象队列队形等一些内容,在水平二,尤其是水平三阶段完全可以通过提供图示等手段让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去尝试探究,教师只是适时提示、纠正就可以了。这不仅避免了学生因听教师重复、枯燥的口令指挥而产生不良情绪、厌恶心理,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教学效果也明显优于单纯的教师劳身劳心的教。
4.问题解决法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于水平一阶段,水平二、三阶段特别是水平三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所具有的这种能力,对体育课堂中一些较复杂的队列队形练习无形中也提供了帮助。正确运用好学生的这种能力,在教学中不仅能有效地避免出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枯燥乏味、效果又不明显的问题,对队列队形乃至整个体育教学的后续性发展也能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5.游戏比赛法
游戏起源于人类生活,属于教育范畴。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如趣味性、普及性、竞争性、娱乐性、智能性和知识性等。体育游戏是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让学生体验愉悦,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此种形式教学,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这也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时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因而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有利于学生体力、智力、品行的发展及非智力的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队列队形的练习完全也可以采用游戏比赛法来组织教学,并且效果显著。游戏中教师很轻松,少了很多说教。学生兴致盎然,少了枯燥感。这比单纯的讲解、示范、练习效果明显好了很多,同时教师也省心省力。 |
四、研究步骤及时间规划 第一步:调查了解 (2周) 第二步:找出原因,制定解决方案(2周)
第三步:制定动作要领标准,制定训练步骤(2周)
第四步:单班教学训练(2月)
第五步:年级训练比赛(1月)
第六步:全校队列比赛(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