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冀兰芳 -> 研究方案

一对一数字环境下提升高年级学生作文水平的行动研究

上传:冀兰芳(其它年级.1班)      上传日期:2014年03月14日      状态:正常

 

课题名称

一对一数字环境下提升高年级学生作文水平的行动研究

研究人员

 冀兰芳

任教学科

 语文

关键词

高年级  作文水平

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针对我校高年级学生作文水平有待提高的现状,通过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增加学生阅读量;适当给学生一些写作规范及作文技巧的指导;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催化写作动机;制定完善有效、切实可行的课堂评价标准等方法,在11的数字化环境下,将个性化和“4+2”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以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为目的的行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针对什么实际问题确立了小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进入五、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心已经由阅读转向写作,要求能在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基于这两年毕业班作文教学的经验,我发现很多学生并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习作,即使完成了作文质量也不高。学生作文不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就是七拼八凑,无重点,结构杂乱无章;要不就是内容假大空,言之凿凿却空洞无物;情感凌驾于内容之上,无的放矢、无病呻吟……作文问题层出不穷,精彩文章却鲜能看到。

2.现状分析

关于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国内有很多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于大多一线语文教师而言,也有过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进行反思、革新的尝试。但是对于我们学校而言,在一对一的数字化和个性化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行动研究还很不成熟。一对一数字环境,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还便于点评、修改及展示,非常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进行 一对一数字环境下提升高年级学生作文水平的行动研究”,以此提高六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问题的界定(理论、实践两方面)

1.研究对象

小学六年级1班,共25人。

2.研究范围

六年级语文教学之作文教学。

3.界定

与常态作文教学不同个,一对一数字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还便于点评、修改及展示,非常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问题的归因

通过搜集资料文献调查、进行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提出问题归因假说如下:

1.生活圈子狭窄,大多学生局限在“学校——家庭”单一的生活方式中,家长出于工作原因周末很少带孩子外出,即便有课余时间也被大量的课外班充斥,学生缺少丰富的“写作素材”。

2.学生阅读量小,语言表达能力差,词句贫乏。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对于学生来说,文章的内容,必须通过语言这种物质存在形式才能得以表现、阐述和发挥。一个语言积累的水平决定着他的语文素质的优劣,决定着他语文能力的高下,也是衡量他作文程度的天平。

3.学生写作文往往随心所欲,缺少必要的写作技巧指导。

4.缺少情景激趣、学生作文创作没有灵感。

5.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标准不成熟,对学生的激励机制不到位。

四、措施与方法

依据问题归因假说,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解决措施。

建立“且行且思”作文学习专栏网站,针对学生不同的作文困惑借,助网群平台,鼓励学生积累、提供必要的写作技巧、大量例文、满分作文及学生心得、课堂练笔等栏目,便于学生们随时积累资源、学习。

1.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

多方面积累素材,就需要家长、学校、学生共同努力,除了丰富生活以外,更要把生活中的点滴以照片、声音、视频、绘画、文字等多种形式保存下来。上传至网站专栏,以便为作为积累丰富素材。

①与家长沟通,周末尽量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解放孩子们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丰富感性认识;

②鼓励学生接触社会,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开拓眼界丰富生活;

③在学校,鼓励学生多组织、参与学校活动,感受集体生活;

④激发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充实课余生活,最好能有一技之长;

⑤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用心感受生活,及时记录、分享生活体验。

2.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

①与校本课程相结合,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内联系课文内容加大相关拓展阅读量,课外选择喜欢的课外读物大量阅读。开学初,制定阅读计划,学期中组织读书经验交流会,学期末开展读书分享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②鼓励学生多表达。利用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勤思考、多表达,善于沟通、精于阐述的能力。

③帮助学生养成勤记录、善积累的好习惯。课文中、课外阅读时、上课时、与人交往时,遇到的好词好句及时积累、摘抄,丰富词汇。

3.针对学生写作文往往随心所欲,缺少必要的写作技巧指导这一现状,将语文课本教学(侧重写作技巧方面)与作文专题讲座结合起来,建立作文专栏指导,适当给学生一些写作规范及作文技巧的指导。

4.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催化写作动机。

5.制定完善有效、切实可行的课堂评价标准。

制作网络平台时,为学生提供写作支架及各种评价量规,以导代教。

①建立课堂小组评价制度,在每堂课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参与度、小组课堂组织、小组成果展示、小组协作交流等方面进行当堂评比,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并能够以先进生带动、督促、帮助后进生。

②建立每个学生的作文成长档案,对每个学生从课堂参与度(发言、评论、回帖、课堂状态)、作文成果、纸质测验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起到激励、督促、监督、引导的作用。

以上的措施中,建立“且行且思”作文专题学习网站,积累写作素材、增加阅读量和学生的课堂评价标准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五、研究步骤及时间规划

1.研究步骤

1.初始调查:发放调查问卷,结合课程标准中的作文要求,设计与小学生写作密切相关的20个问题,调查与分析研究高年级学生作文情况现状,并予以统计记录。

2.问题归因:分析高年级写作困难、质量不高的原因所在,提出问题归因假设。

3.措施方法:针对归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4.实施措施:在被研究班级实施研究措施。

5.评估反思:再次调查与分析研究高年级学生作文情况现状,并予以统计记录;分析前后两次调查结果,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表扬鼓励帮助等措施。分析问题解决措施的可行性,并进行补充完善再次实施。

2.时间规划

1.第一阶段(20143月初-3月中旬)

调查与分析研究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水平等,并予以统计记录。

2.第二阶段(20143月中旬—4月初)

搜集资料、进行访谈、课堂观察,分析课堂学习实效的问题原因所在,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3.第三阶段(20144月初—5月初)

实施措施并做记录。

4.第四阶段(20145月初—5月中旬)

再次分析调查记录结果,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表扬鼓励帮助等措施。分析问题解决措施的可行性,并进行补充完善再次实施。

5.第五阶段(20145月中旬—6月中旬)

再次实施并做记录。

6.第六阶段(20146月中旬—6月底)

分析调查记录结果,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表扬鼓励帮助等措施。分析问题解决措施的可行性,并进行再次补充完善。

 

五、课题研究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和取得的成果

(即期望经过研究,在所解决的问题上会产生一些什么变化,用什么方式加以表达,如调查报告、个案报告、论文、课件等)

1 预期成果

  过系统学习,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提高。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章内容充实、选材恰当、主题突出、中心明确,能够运用少量写作方法、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2预期成果表达方式

  研究论文

话题作文成果写作及展示

六、保障措施及技术支持(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需要那些方面的支持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