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马超 -> 阶段成果

复习课中的问题归因和措施

上传:马超(其它年级.选修课)      上传日期:2014年04月17日      状态:正常

一、问题的归因:

(一、)通过搜集资料文献调查、进行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提出问题归因假说如下:

1.单纯的疏通知识点,忽视方法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单一,上成了练习课。

3.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多。无论是什么课,学生应该是主体,我们教师往往上复习课时,主观意识太强,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够。我们教师就过度的发挥了主导作用。如在查漏补缺时往往是教师在查漏补缺,很少照顾到学生的自纠自补。

4.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迁移不够,不能做到举一反三。

5.跳不出“认知”的怪圈,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调动。

(二、)通过我和赵老师听课发现,针对我校的复习课提出问题归因假说如下:

1.教师设计的复习方案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的自我总结归纳知识。

2.在上课过程中,过程性评价没有或是没有很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复习课结束时,归纳知识的方法平铺直叙,没能很好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梳理。

二、措施与方法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教材及教师用书,分析其他相关的复习课论文和案例。梳理小学数学低段复习课的思想理论,形成体系。

2.通过对教师、学生的访谈,了解什么样的复习案有利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初步制定复习案,通过上课,检验学生、教师用复习案的效果,再次讨论复习案的设计,上课后再讨论,完善复习案的设计。

3.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讨论制定课堂过程性评价。

4.经验总结法:通过我和赵老师一系列的听课,和张主任、各位老师的讨论,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不断进行阶段性研讨、经验交流总结等活动,对实施过程加以调控,促进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5.案例实验法:通过上面的积极设计复习案和复习环节,我们可以开展各年级的尝试实验,开展案例分析、个案研究等活动,着重对小学数学低段复习课的思想基本框架和一般操作要领进行专题研究。

研究措施:

1.首先,要注重复习案的设计。复习课前,教师先要对本册所学过的知识点和典型的例题进行梳理,将所学过的知识点从基础到拓展逐一进行复习。

2. 自主学习,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角色。复习课上,先给学生15-20分钟自主学习的时间,以便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还可使学生的思维外显化,前10-15分钟,教师指导稍差学生,后5分钟教师边巡视边整理学生的问题,方便组织教学。

3.针对性、选择性和开放性要与复习的内容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复习 “周长”这个单元时,我把这个单元的知识分成三个部分“概念”“周长公式”“拓展提升”,每个部分都包括三个部分:基础知识(针对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点)、基础练习(巩固基础知识的练习)拓展练习(针对于知识点的一个拓展或变式),在一上课,学生先做每一部分的基础知识部分,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已做完学生的复习案,如果学生一遍把基础知识部分,全对,那就不用做“基础练习”,直接做“拓展练习”;对于稍差的学生“拓展练习”可以选做,这样既然学生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能鼓励学生认真,具有针对性、选择性和开放性。

4.课堂总结注重知识的联系性:例如,“周长”单元复习时,课堂总结时,就用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两种图形,你能总结出本单元的知识点和典型的例题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就调动起来,也就是要用本单元的一个核心的知识点带动出其它的知识,方便学生的梳理和归纳,还可以让学生试着用思维导图把学过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再加上典型的易错题,这样学生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 信息处:韩俊卿老师    2014-05-14 14:26:21

    有针对性的措施有严谨认真的行动,期待您的成果。 (一二)两部分,我从您的下文感觉可否这样? (一)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归纳总结,影响数学复习课效果的因素如下: (二)结合我校的数学复习课实际情况,通过课堂观察,与同头、同学科教师讨论分析,发现影响我校数学复习课效果的原因大致如下: